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高爾夫發展簡史
環球高爾夫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輝煌時期。在各行各業都在作三十年回顧的時機,我們《環球高爾夫》也試圖整理出一部反映高爾夫在三十年裏從無到有,從零起步的艱辛發展歷程,雖然這個“簡史”做起來更像是“大事記”,但我們更希望通過這些碑記似的回顧,可以給中國高爾夫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一種啟示或者思考。
伴隨著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高爾夫的歷史更像是那些創始者們的個人史或某些球會的發展史,但卻承載了整個中國高爾夫產業的夢想——
希望,在今後三十年或者更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中國高爾夫可以集聚、融匯更多的夢想和力量,共同實現中國高爾夫的世界之夢。
早在197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廖承志在接見日本客人時就提出,可以考慮建設高爾夫球場,為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提供休閒、度假的場所。
1982年,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申報立項,9月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開始動工,是新中國第一家申報立項建設的球會。
1985年,1月中山溫泉高爾夫球隊建立,三鄉農村學校的9名男生和9名女生組成了中國第一支高爾夫球隊,鄧樹泉任教練。
1986年,
1987年,張連偉自費去日本學球三個月。高爾夫列為第六屆全國運動會表演項目。6月,北京國際高爾俱樂部正式對外開放。深圳市高爾夫球協會成立,是自中國第一家地方高爾夫球協會,創風氣之先。
1988年,第一屆中國女子業餘公開賽在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舉行,來自中國、美國、香港等地的選手參加了比賽,中國隊由林燕媚、黃麗霞、林少茹和鄭麗明四人組成獲得了團體冠軍,林燕媚拿到了個人冠軍,這是中國高爾夫歷史上第一個女子比賽冠軍。
1989年3月,中山溫泉高爾夫球隊派員參加香港世界業餘女子高爾夫球公開賽,獲團體第一名。
1990年,8月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管理的高爾夫俱樂部——北京鄉村高爾夫俱樂部開業,開創了自營高爾夫球場的先河。 中國派隊參加在香港舉行的第12屆皇后杯業餘女子高爾夫球隊際邀請錦標賽,以478杆的總成績獲得第5名。高爾夫球被列入北京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中國派出了由鄭文根、肖成漢、張連偉、程軍四名男選手以及黃麗霞、林少茹、林燕媚和年少美四名女選手組成高爾夫球代表隊,男、女均取得了團體第四名的成績。這次比賽還培養了我國第一批高爾夫競賽管理人員,為今後高爾夫球競賽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1991年,肖成漢獲得香港男子公開賽冠軍。
1992年,12月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成立。
1993年,
1994年,2月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國際高爾夫球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關於第41屆世界盃高爾夫球決賽在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舉行的協議。中高協加入了亞太高爾夫球聯合會,進一步鞏固了中高協在國際高球界的地位。廣島亞運會上,張連偉奪得男子個人亞軍,女子團體獲得銅牌,實現了中國高爾夫在亞運會歷史上獎牌的零突破。之後,中國第一批職業高爾夫選手產生,張連偉、程軍、劉國傑、鄭洪濤、吳相兵、肖成漢、鄭文根、肖建成、戚增發、王曉斌等獲批轉為職業選手。吳相兵獲得第一屆中國職業高爾夫錦標賽冠軍。12月由深圳高爾夫俱樂部中方總經理張景純主編的《高爾夫球場建設與管理》正式出版,成為中國第一部球場建設、管理專業書籍。《中國高爾夫》雜誌創刊,為中國第一家專業高爾夫媒體。深圳天應體育用品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代理世界著名高爾夫球具品牌(Callaway)的企業。深圳電視臺派出記者前往波多黎各,採訪第40屆高爾夫世界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報導世界級高爾夫比賽。首屆“賀龍杯”名人邀請賽在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舉行,後成為常規賽事。
1995年,戴耀宗的富通環球聯合中高協和VOLVO賽事管理公司,首次將國際職業高爾夫賽事引入中國,舉辦了VOLVO中國巡迴賽和VOLVO中國公開賽,第一個由國外企業冠名贊助中國高爾夫國際職業大賽。第一屆“Volvo中國公開賽”在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舉行。
這一年,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成立,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高爾夫專業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高爾夫管理專業, (該專業於1997年轉入深圳大學,成長為現在的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開創了中國高爾夫球專業高等教育的先河。
1996年,張連偉與程軍搭檔競逐高爾夫世界盃,並以週邊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
第一本中文簡體版高爾夫規則出版,又稱“紅寶書”,全書共計8萬字,由崔志強用了2個月的時間翻譯而成,受到香港著名影星曾志偉的贊助印刷而成,5,000冊全部免費贈送。標誌著高爾夫活動有“法”可依。
全國首個9洞燈光球場在深圳沙河高爾夫球會點亮。成都雙流口川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開業,為中國西南第一家。
1997年,程軍奪得Volvo中國公開賽冠軍,成為第一個在國際賽事上奪冠的中國選手。
深圳大學成立高爾夫學院,在中國率先創辦了高爾夫高等專業教育。由中高協與曾志偉高爾夫球基金合辦的第一屆全國青少年高爾夫冬令營在深圳高爾夫球俱樂部舉行。
第一屆“海峽杯”高爾夫球邀請賽深圳聚豪會高爾夫俱樂部舉行,該賽事由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總經理賀平、臺灣和信集團執行副總經理辜仲諒、中國臺北PGA前理事長謝敏男、中國臺北PGA副理事長廖國智等五人創辦,每年輪流在海峽兩岸舉行,賽制為隊際對抗賽,每隊派出12名選手,分為最佳球位賽、四人二球賽、四人四球賽和個人比杆賽。
1998年,“百慕”(BIAM)牌球杆獲“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推薦產品”稱號,朱榕基總理將“百慕”牌高爾夫球杆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正式加入世界高爾夫球聯合會,成為其中一員。VOLVO中國公開賽也納入亞巡賽系列。
深圳名商高爾夫球會建成18洞燈光球場,成為中國第一家可供夜間打全場的球場。宋楊作為主持人/製片人製作的中國第一個高爾夫電視節目——深圳電視臺《高爾夫世界》節目播出。
1999年,BAT中國職業聯盟杯巡迴賽產生,第一年共舉行了六站,剛剛轉為職業球員的梁文沖在大連、昆明、北京、深圳四站比賽中所向披靡,將冠軍收入囊中。8月觀瀾湖高爾夫球會進入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試運行階段,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ISO-14001運行體系的球會,
2000年,廈門國際慈善高爾夫球隊成立,成為廈門慈善總會高爾夫慈善分會。球隊每月定期組織球賽,專門資助廈門貧困家庭。
2001年,1月,在戴耀宗先生的倡議下,第一屆全國高爾夫球會總經理聯誼會在江門五邑蒲葵高爾夫球會舉行,至今已舉辦九屆,是高爾夫的行業集市,全國球會高層聚在一起商討產業出路,共謀發展。
2002年,TCL精英賽誕生,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企業冠名贊助職業賽,2005年升級為歐巡賽,2007年為最後一屆。張連偉開始征戰日巡賽,拿到了兩個並列第二,並成功衛冕澳門公開賽。深圳市政府決定,在深圳建立三個公眾高爾夫球場,同年11月,全國第一家公眾球場——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正式開業,為推動深圳乃至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大眾化邁出了第一步。
2003年,新加坡名人賽上,張連偉打敗“南非天王”恩尼?艾爾斯成為了第一位贏得歐巡賽冠軍的中國選手。
2004年,歐洲巡迴賽首次登陸中國,5月的寶馬亞洲公開賽和11月的沃爾沃公開賽都納入歐巡賽系統。4月,張連偉得到奧古斯塔70年歷史中頒出的第5張外卡邀請,參加了第68屆美國高爾夫名人賽,這是中國內地高爾夫選手第一次參加大滿貫賽。
2005年,4月尊尼獲加精英賽在北京華彬莊園舉行,這是歐巡、亞巡、澳大利亞PGA共同承認的這一賽事第一次登陸中國。葉莉英為成第一個進軍LPGA的中國內地選手,也是第一個通過美國女子公開賽資格賽並在正賽中實現大滿貫晉級的選手。8月,由中高協主辦的中國高爾夫球巡迴賽正式啟動。11月,首屆滙豐冠軍賽在上海佘山上演,由於老虎伍茲等巨星陣容而倍受關注,同時也是當年亞洲地區獎金最高的賽事。北京國際高爾夫發展基金會9月成立,是國內首家高爾夫基金會。
2006年,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成功獲得高爾夫世界盃2007年至2018年連續12年的舉辦權。由美的集團冠名贊助美的中國精英賽在順德君蘭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舉行,張連偉為首屆冠軍,
2007年,梁文沖奪被封為2007年度亞巡賽獎金王和年度亞巡賽最佳球員,是中國高爾夫歷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選手。在把新加坡名人賽的冠軍獎金全部捐獻出來後,梁文沖又創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以高爾夫球員名義命名的慈善基金——百齡壇梁文沖高爾夫基金。張娜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通過日巡賽資格考試的女選手,新人年即拿下了四站冠軍,創造了女子日巡賽的新人最佳紀錄,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單賽季獎金超過五百萬人民幣的選手。觀瀾湖高爾夫球會張連偉球場和北戴球場啟用,以216洞的規模刷新了自己創造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歐米茄觀瀾湖高爾夫世界盃時隔12年後再次來到中國舉行,並將連續12年在觀瀾湖高爾夫球會舉行,歐米茄冠名贊助12億港幣,賽事總獎金為500萬美元,每年增加50萬,2011年後再逐年遞增5%。中國由張連偉和梁文沖搭檔,取得了並列11名的成績創造了新紀錄。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