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摘要:37歲的梁容銀在
最近一個星期,全人類的目光都被加勒比“閃電”博爾特勾走了,估計很少人有餘暇去瞭解一個韓國濟州島農民的兒子成功獵捕“老虎”的勵志故事。那就是高爾夫球 手梁容銀的故事,37歲的韓國人在
【 他故事 】
生活窘迫,19歲“撿”上高球路
19歲才接觸高爾夫,這是什麼概念呢?泰格·伍茲3歲就打出了9洞48杆,5歲登上《高爾夫文摘》,18歲成為最年輕的美國業餘比賽冠軍。梁容銀自己也沒想到要當高爾夫球手,中學時代他是一名業餘的健美運動員,所有的夢想就是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健身房。
2009 賽季的高爾夫美巡賽,仍然找不到一個比伍茲更優秀的人。但一到大滿貫,“黑馬”便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先是世界排名一直徘徊在50之外的阿根廷人卡佈雷拉, 然後是“N O -B O D Y”格羅烏爾,然後是斯圖爾特·辛克這個36歲、打了50場大滿貫都一無所獲的美國人,三個“臭皮匠”瞬間就把賽季的前三 項大滿貫錦標給瓜分了。但這結果再讓人意外,都不及矮矮壯壯的梁容銀奪得美國P G A錦標賽這個結果來得驚駭。
驚駭的一部分,當 然是伍茲的關鍵時刻掉鏈子,“老虎”這還是14年來第一次在領先54杆,2杆優勢進入決賽日的情況下被翻盤。更主要的,是這位
這是什麼概念呢?泰格·伍茲3歲就打出了9洞48杆,5歲登上《高爾夫文摘》,18歲成為最年輕的美國業餘比賽冠軍。而18歲,那時候梁容銀別說揮杆,估計連家鄉的高爾夫球場門往哪兒開都不知道。這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靠種植柑橘為生的父母根本想不到要培養兒子打高爾夫,那是投資不見底而且看不見回報的貴族運動。梁容銀自己也沒想到要當高爾夫球手,中學時代他是一名業餘 的健美運動員,所有的夢想就是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健身房。那時候,他的偶像不是尼克勞斯,而是阿諾德·施瓦辛格。
可惜膝蓋受傷使他 不得不停止了健美運動,生活窘迫逼著梁容銀到處找零工,就在這時高爾夫找上了他———一個朋友把他拉到濟州島的上帝奧拉高爾夫練習場,給他一份兼職:撿 球。梁容銀選擇留下的原因是,那裏包食宿。這還是他第一次接觸到高爾夫,5年後,他考上了職業高爾夫球員,成為了持證的高爾夫教練。看到這一段經歷,你會 想,是梁容銀真的熱愛高爾夫呢,還是生活逼得他不得不表現出色,出人頭地?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真的很有天賦。雖然今時今日梁容銀 也有專職教練,但他絕對算是自學成才,拿著棒球杆、跟著電視錄影學尼克勞斯,5年後學成專業教練——— 還要去掉18個月的海軍服役時間,這聽上去都像天 方夜譚。另一點毋庸置疑的,就是他真的夠拼。奧拉鄉村俱樂部練習場的總經理金英昌回憶說,梁容銀作為一個後起之秀,相當勤懇。球場裏最後一個客人離開後,他總還留在訓練場上練習揮杆,直到深夜。梁容銀也承認,他開始練球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在球場當練習生幹體力活兒,晚上還只能睡月租15韓元的地下出租 屋。1996年,他成了職業球手,還結了婚,卻置辦不起一場像樣的婚禮,他跟妻子說:“你給我十年時間。”
他是那樣急於擺脫貧困, 急於擺脫父輩們代代承襲下來的靠天吃飯的生活,有一個故事梁容銀說過很多遍,父親梁韓俊接受採訪時也說過很多遍,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傳統守舊的父親當初並不支持兒子打球,還給他下命令,讓他馬上回家當農民。“我不知道高爾夫是什麼東西,因此我堅決反對高爾夫。”但梁容銀極力地想離開家鄉,擺脫貧困的境地, “我不會像父親那樣生活。”他知道自己面前有且僅有一條路,能幫助自己實現理想,那就是高爾夫,他必須成功,沒有選擇。
【 他焦點 】
因為無畏,平頭老百姓逆轉老虎
“比賽中‘老虎’又不會來咬你,他也不會用9號鐵來敲你的頭,最壞的結果不過是輸給他,反正那麼多人都輸習慣了。”正是這樣的自我認知,令梁容銀在比賽中有著草根的無畏,而正是無畏帶領他實現了夢想。
梁 容銀的故事之所以好看,在於它不僅有平凡人通過奮鬥終獲成功的方面激人上進,還有小人物突然被機遇撞到一夜成名的方面給人希望。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比賽,看看為什麼美國的CN N說這場比賽是“體育史上最大的冷門”。首先,伍茲是世界第一,他贏過15座大滿貫,梁容銀是世界第110,別說大滿貫了,一個美巡 賽的參賽資格他都用了11年才拿到。其次,伍茲算是美巡賽“正在直播的傳奇”,他已經拿到了70個美巡賽冠軍,梁容銀呢?還好在跨入門檻的這一年就拿了一個本田經典賽冠軍,實現了零的突破。但70:1,也可理解為兩個人在美國PG A錦標賽上PK的勝負幾率比,梁容銀幾乎看不到希望。韓國人賽後也承認,當得知自己決賽日被分在伍茲一組,他一晚上都沒睡好。
據說有著一半泰國血統的伍茲,每到決賽日就穿上紅T恤,是因為在泰國,紅色象徵力量。而對手們也一個跟著一個患上了“紅色恐懼”,總無法控制地被他的“超人氣場”和“超自然”的完美表現逼退。更有選手講述,“伍茲好像吸走了所有的東 西,連我周圍的空氣也變得稀薄,令人窒息。”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記錄,如果排名落後的選手在最後一天與伍茲在同一個冠軍組展開角逐,必然會敗下陣來。 2005年的彼得·羅奈爾得(77杆)、2007年的史蒂夫·韋伯斯特(76杆)、今年的邁克爾·勒茨格(75杆)無一例外。
但在黑 澤汀,同樣從亞洲文化背景中走出來的梁容銀,成功穿越了伍茲的“小宇宙”,毫髮無傷。“我不緊張,因為我知道這是高爾夫比賽。‘老虎’又不會來咬你,他也 不會用9號鐵來敲你的頭,最壞的結果不過是輸給他,反正那麼多人都輸習慣了。”梁容銀說,他戰勝伍茲的法寶就是心態好,“我就是個平頭老百姓”,“我覺得 自己還是美巡賽中下層的球手”……這樣的自我認知,令他在比賽中有著草根的無畏,正是無畏帶領他實現了夢想。
看看比賽的統計資料: 前23洞伍茲成績是-4,梁容銀打出了+5,基本已無緣冠軍了;但此後的49洞,伍茲成績是-1,梁容銀打出了驚人的-13,這樣的出手令“老虎”只得甘拜下風:“我已經打得很不錯了,但梁容銀的表現無懈可擊,幾乎沒有一杆失誤。”梁容銀還記得,決賽日那天自己特別換上了一條招搖的粉紅色褲子,看上去都不太像“正宗”的韓國人了。但站在伍茲身邊,還是沒有球迷願意多看他一眼,只是在比賽開始後的4個小時裏,他逐漸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當他最終完成了那驚世駭 俗的5杆大逆轉,他記得記者們、觀眾們的下顎遲遲合不上去。他喜歡看到人們這樣的反應,他喜歡當“打虎英雄”。
其實2006年在上 海佘山,在滙豐冠軍賽上,他已經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不過,那次他並沒有跟伍茲同組,而那時的他甚至還沒拿到歐巡賽的參賽資格。那天賽後,他說:“在贏得 2006年滙豐冠軍賽之前,韓國人認識我,可是在韓國之外,人們並不知道我是誰。然而在滙豐冠軍賽上打敗老虎之後,人們開始認識我了。與老虎聯繫在一起,本身已經是非常光榮的了。”他還說:“我想,亞洲人贏得大滿貫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有人全力以赴,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現實。”梁容銀只是沒想到,三年 後這句話就在他自己身上應驗了。
【 他效應 】
總統關注,“你振奮了整個民心”
韓國總統李明博目睹了梁容銀奪冠的畫面,賽後立刻給他打電話祝賀,表揚他為亞洲贏得了第一個大滿貫賽事“振奮了整個民心”。但坐擁大滿貫獎盃的梁容銀堅稱自己“跟世界上其他人一樣,就是個普通老百姓”。
2009 年
冠軍發佈會上,梁容銀對著滿屋記者,懷念起家鄉的奧拉高爾夫練習場,心情已與當年完全兩樣。“場子的長度甚至不如這個帳篷,可 能就
很多韓國人徹夜未眠,揪心地守在電視機旁,緊盯比賽全過程。韓國總 統李明博也起了個大早,目睹了梁容銀奪冠的畫面。賽後他立刻給梁容銀打電話祝賀,“我今天早上破曉就起床看了電視轉播,你打得非常鎮定。”隨後李明博表揚 梁容銀為亞洲贏得了第一個大滿貫賽事“振奮了整個民心”,“在逆境中表現出的毅力,也因為他非同一般的人生故事而讓勝利彌足珍貴”。
但梁容銀心態平和得有點兒太非同凡響了,坐擁大滿貫獎盃他不僅堅持稱自己“跟世界上其他人一樣,就是個普通老百姓”,更再次預言:“這或許會是我這輩子最後一個高爾夫冠軍了,命裏的事情你永遠都猜不透。”
評論
小人物的發達夢
我的師兄,M SN簽名叫“揾食容易,發達艱難”。“發達”是每個生活在市井的小人物的夢想,所以人類發明了彩票。最好就是這種“一夜發達”,年紀輕輕地就中個大樂透,早早退休享樂人生,多麼逍遙。我敢打賭,當年牛頓坐在樹下也寧可砸下來的是金幣,而不是蘋果。
嚴格來講,梁容銀的成功算不得“一夜發達”,從19歲到37歲,青春年華全扔在球場上了,你可以說他“流下的汗水比獎盃重”,拿一個大滿貫是厚積薄發,老天 有眼。但縱向比較亞洲高爾夫歷史,或者橫向比較世界高爾夫球壇,他的辛苦絕對不算多,他等待的時間也絕對不算長,世界排名第3的保羅·凱西,號稱美巡賽表 現最穩定的球員,到現在也沒拿到一個大滿貫;最典型的例子恐怕要算肯尼·佩利,年屆五十,在美巡賽打拼了27年,拿了14站冠軍,可還是沒等來一個大滿 貫。再往金字塔底部看,高爾夫球壇辛苦“揾食”一輩子也沒能發達的,大有人在。
即便在亞洲,梁容銀也算是超級幸運兒了。早在 1971年,中國臺北選手呂良煥就在英國公開賽獲得了單獨第二名,然後是1980年美國公開賽的青木功,同樣功虧一簣。韓國人一直以為崔京周會替他們圓 夢,但沒想到完成最後一擊的卻是梁容銀。他沒有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他只是踩對了步點兒,比賽揀了個最大的贏。要說相比前人優秀的地方,也就只有心態了。比賽中,梁容銀“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種草根心態幫助他成功遮罩了伍茲強大的磁場干擾,所以整個高壇獨他能成“打虎英雄”。
是吧,這個梁容銀就像“阿甘”,看上去老實巴交,心如止水,但什麼好事兒都少不了他的,羡慕得旁人只能歎說“傻人有傻福”。
延伸
貧民窟走出億萬富翁
《孟子·告子下》裏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窮人的孩子早成材,類似的例子在中國不勝枚舉。而在國際體壇,也有幾位大鱷是“貧民窟”走出來的億萬富翁:
體 壇首富泰格·伍茲,自小也是苦出身。一家人住在貧民區的一幢破房子裏,兄弟姐妹7個,外加一個表妹、一個堂兄全都靠父母二人養活。這樣的環境,伍茲自小就 營養不良,經常生病,學習也是所有孩子中最差的。有一天突然從電視裏看到介紹尼克勞斯的節目,他吵著要一副球杆,父親厄爾起先卻沒有同意,因為那是富人們的玩意兒。但母親支持了他,並柔聲問兒子:“等你成為高爾夫球手後,就給媽媽買棟別墅,好嗎?”
統治女子網壇多年的威廉姆斯姐妹,小時候也是5姐妹同住一間房。由於房裏只擺得下4張床,排行最小的威廉姆斯姐妹總是擠在一張床上睡。
而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是管子工和鍋爐工的女兒。由於家境貧寒,穿的衣服醜陋,經常遭同伴嘲笑。童年的經歷,也令她在成名後特別關注窮孩子的生活,熱心參與公益活動。
國際足壇和N BA,也是“草根巨星”的聚集地。三位羅納爾多年幼時統統“家徒四壁”,而詹姆斯、加內特、艾弗森也無一例外地生活在單親家庭,父親消失得無影無蹤,繼父不是坐牢就是施暴,母親要打幾份零工賺錢,根本無暇照顧孩子……但最終,這些人都憑藉過人的天賦在他們的地盤上飛黃騰達,成為今日身價過億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