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23
三高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防治
鑑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及體重過重為心臟疾病之主要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積極呼籲民眾從小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平時注意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戒菸、少酒、多運動,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減少心臟疾病之發生。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也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排名的首位。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定期量血壓是高血壓防治的基本功,國民健康署呼籲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若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者,最好善用生活周邊的血壓站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習慣,更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國民健康署提醒所有民眾應了解自己的血壓值,並注意:
1. 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1次血壓,如果血壓低於120/80 mmHg,可維持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
2. 如果您的血壓範圍在120/80-130/80 mmHg之間,建議應立即改善生活型態如:戒菸酒、減重、規律運動、養成低鹽、少油、多蔬果之健康飲食型態與習慣,並尋求醫療人員評估後續血壓變化情形。
3. 若您的血壓超過130/80 mmHg,建議您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以避免後續心臟病或中風發生。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
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其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一) 糖化血色素(HbA1c)≧6.5%
(二) 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三)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四)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並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
高血脂: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血液中總膽固醇 (非禁食) 之理想濃度為 <200mg/dl,血液中三酸甘油酯 (禁食 12 小時) 之理想濃度為 <130mg/dl。當血中之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兩者皆超過正常值時,即稱為高血脂症。
造成高血脂症的原因:
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先天性缺陷症、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引起之併發症。
對身體的影響:
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膽固醇 (特別是壞的膽固醇) 或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時,容易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脂蛋白可自由出入血管壁,當血液中脂蛋白濃度過高時,脂蛋白(含膽固醇等)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吸引單核球沾黏進入血管內層,變成巨噬細胞吞噬堆積的脂肪。吞進脂蛋白的巨噬細胞堆積在血管壁中,形成黃色黏稠的斑塊,造成粥狀硬化。巨噬細胞還會分泌一些細胞激素,刺激血管壁上平滑肌細胞增生,使斑塊纖維化,加速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變小,血液流通困難。硬化斑塊有時會被血流衝擊產生裂隙,在該局部形成血塊,堵住血管而產生大病變。
動脈硬化病灶好發生於全身血管,最常發生的部位為冠狀動脈、頸動脈及腸骨動脈。病灶若發生在腦部,會造成腦梗塞、腦出血(俗稱腦中風)。阻塞發生在腎臟血管,會造成腎性高血壓、腎衰竭。發生在下肢動脈,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腿疼,休息一下又好了)。病灶若發生在冠狀動脈,血管壁因阻塞而血流減少,發生心肌缺氧,出現心絞痛 (胸口有壓迫感、胸痛等症狀)。血管壁阻塞變大或硬化斑塊破裂,會造成心肌梗塞。
預防方法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維持理想體重。體重過重是造成心臟血營疾病之危險因子,若肥胖又有高脂血症,則極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2. 控制脂肪之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油酥的食物,需注意避免食用不可見的脂肪。
3. 三酸高油脂過高者,可選擇富含W-3脂肪酸的魚類,如: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鯖魚、鮪魚等,及未炸豆製品來取代部分肉類。
4. 膽固醇過高者,應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以及內臟、肥肉、動物皮、蛋黃、蟹黃、魚卵。而蛋黃每週以不超過 2 -3個為原則。
5. 炒菜宜選用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 、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等。
6. 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7. 宜多採用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少吃富含精製糖類的農物,如:糖果、煉乳、蜂蜜、各式含糖飲料、加糖食品等。
8. 多選用富含纖維質之食物,如:未加工之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避免飲酒。飲酒過量易使三酸甘油脂上升。
9.適當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運動以及壓力調適。
10.依據醫生指示按時服用藥物。
總之;高血脂對於心臟血管疾病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每增加1%會增加2%罹患心臟病的危險率,對於高血脂症患者,需要調整生活習慣,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