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0/04/26
新浪體育
上周,總獎金250萬美元的第16屆VOLVO高爾夫中國公開賽4月18日在蘇州金雞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落下帷幕,亞洲首位大滿貫賽冠軍梁容銀最終以低於標準杆15杆的成績奪冠,這是梁容銀繼滙豐冠軍賽之後在中國奪得的第二個歐巡賽冠軍,毫無疑問,這個質樸的韓國人已經成為了所有亞洲高爾夫球手的榜樣。
關於梁容銀,人們很容易把他與“打虎英雄”這個字眼聯繫在一起,2006年,在滙豐冠軍賽上樑容銀擊敗老虎伍茲捧杯,隨後在2009年梁容銀又在美國PGA錦標賽上戰勝了伍茲,創造了亞洲選手在大滿貫賽事中奪冠的歷史,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人。
“能夠再一次在中國捧杯,我很開心,因為2006年的那次勝利對我很重要,是我職業生涯的轉捩點,此後我變得更加自信,我的職業道路也越走越順。”捧得VOLVO中國公開賽冠軍的梁容銀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不過關於他的成功之路卻鮮有人知,梁容銀出身貧寒,19歲才第一次接觸高爾夫,那為什麼現在的梁容銀可以站上亞洲之巔呢?為什麼中國高爾夫球手難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在我看來,高爾夫運動在韓國遠比中國要流行,年輕人接觸高爾夫的機會遠比中國的同齡人要多,沒有群眾基礎,你很難想像一項運動能夠取得成功。”比較中韓兩國的高爾夫運動,梁容銀一針見血指出了要害,“其實中國的一些球手也很不錯,但是數量有限,能夠參加高水準賽事的人就更少了,還需要時間吧。”
或許梁容銀可以算是一個奇跡,但他的話不無道理,小球中心主任張曉甯談到韓國球手的成功也感慨不已,“梁容銀、金河珍、盧乘烈……現在有太多的韓國球手活躍在高水準賽事中,韓國高爾夫運動的普及遠遠高於我們,我們參加的比賽太少,每年職業球手的比賽太少,業餘球手的數量同日韓相比也頗有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球員向更高水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