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1/05/09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根據美聯社報導,五個大滿貫賽冠軍得主巴耶斯德羅斯(Seve Ballesteros)由於惡性腦瘤併發症逝世,享年54歲。巴耶斯德羅斯對高爾夫運動充滿熱情,他富有想像力的擊球激發了歐洲高爾夫,復興了萊德杯。
l 全名:塞維耶羅-巴耶斯德羅斯(Severiano Ballesteros)
l 轉職業:1974年 退役:2007年世界高爾夫名人堂:1999年
l 職業冠軍:91個(歐巡50個/美巡9個/日巡6個/其他31個)
l 大滿貫:英國公開賽(79/84/88),美國大師賽(80/83)
l 歐巡賽年度最佳:1986, 1988, 1991
l 歐巡賽獎金王:1976, 1977, 1978, 1986, 1988, 1991
星期六,巴耶斯德羅斯官方網站的一份聲明表示高爾夫偉人於當地時間淩晨2點10分在西班牙北部佩德瑞納(Pedrena)的家中平靜地去世,身邊圍繞著家人。
巴耶斯德羅斯對於歐洲的啟迪,如同阿諾-帕爾默對於美國的啟迪一樣巨大。這個英俊的大師從來不畏懼擊球,經常在以前球手沒有擊過球的地方擊球。
最難忘的一擊
在一長串精彩的擊球中,最難忘的一擊或許屬於1979年英國公開賽。在最後一輪領先2杆,他開球進入皇家萊瑟姆及聖安妮(Royal Lytham & St. Annes)第16洞球道旁的停車場中。他請人挪走了車子,然後免罰拋球,接下來他第二杆精確地將球放到旗杆邊15英尺處,隨即抓到了小鳥。最終,他在那場比賽中贏得第一個大滿貫賽冠軍。
“他是一個常常陷入麻煩的人。不過對於塞弗來說,從來沒有麻煩這回事。” 加里-普賴爾(Gary Player)曾經這樣說,“他能夠像精靈那樣製造擊球。”
同癌症做鬥爭
巴耶斯德羅斯最後的挑戰來自於無法戰勝的敵人--癌症。2008年10月6日,巴耶斯德羅斯在等候飛機前往德國的時候在馬德里機場暈倒,隨即診斷出患有腦瘤。他前後進行了四次手術,包括6個半小時,摘除腫瘤,以及減少腫脹的一次大手術。在離開醫院之後,他繼續進行著化療。
2009年,巴耶斯德羅斯幾次出現在公眾面前,他顯得消瘦爾蒼白。他說自己獲得了“人生之中的穆利根”(注釋:人生的第二次機會)。自從2010年3月之後,他很少在公眾面前出現,因為3月份的時候他從一輛高爾夫球車上摔了下來,頭部撞地。
他代表了歐洲的精神
巴耶斯德羅斯在歐洲球員心目之中的地位如此之高,甚至他沒有在公眾面前出現,人們仍然像慶祝國慶那樣慶祝他的生日,比如說今年的美國大師賽星期六(4月9日)。可是儘管他如此偉大,他的生涯卻相對較短,主要是因為他背部的傷勢。
巴耶斯德羅斯在歐巡賽上的勝利超過50次,第一勝是在荷蘭公開賽取得的,當時他年僅19歲。而他最後一次勝利是在1995年標誌公開賽(Peugeot Open)獲得的。賽事在他家鄉西班牙舉行,那時他也只是38歲而已。與此同時,1995年也是他最後一次參加萊德杯的年份。他8次參與萊德杯,總戰績為20勝12負5平。1997年,當瓦德拉瑪舉行的萊德杯的時候,他出任隊長,率領歐洲隊取得了勝利。
巴耶斯德羅斯是1979年萊德杯擴容,將整個歐洲大陸納入進來的原因。最終,他們在1985年戰勝了美國隊,並且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統治。雖然這裏有選手比巴耶斯德羅斯參加的次數更多,贏得的分數也更多,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像巴耶斯德羅斯這樣代表歐洲的精神和欲望。
在痛哭中宣佈退役
2007年英國公開賽舉行之前,巴耶斯德羅斯在卡諾斯蒂舉行新聞發佈會,在痛哭聲中宣佈退役。那一年,他重返奧古斯塔最後一次參加美國大師賽。他打出86-80,名列最後一位。在年滿50歲之後,他曾經打過一場冠軍巡迴賽,不過也是名列最後一位。
巴耶斯德羅斯的背部疼痛,他的眼睛不再有生氣,他最好的競技狀態在多年之前已經離開了他。“我再也沒有比賽的欲望了。” 巴耶斯德羅斯說。
他出身貧窮19歲成名
1957年4月9日在西班牙小鎮佩德瑞納出生,他僅用了一根球杆--3號鐵便學會了高爾夫。正是這一根球杆逼迫他去創造絕大多數球員無法想像的擊球。
巴耶斯德羅斯第一次成名是在皇家伯克戴爾舉行的英國公開賽上。那一年他19歲。最後一輪,他的球穿過一系列沙坑,最終落到第18洞果嶺上,他因此在冠軍約翰尼-米勒(Johnny Miller)之後獲得亞軍,與尼克勞斯戰成平手。
“他在果嶺周圍發明著擊球方式。”1999年尼克勞斯在巴耶斯德羅斯進入世界高爾夫名人堂之前幾個星期說,“你再也無法找到像他那樣在果嶺周圍富有想像力,富有手感的大力擊球手了。他對歐陸的激勵作用大過所有人。”
那一年(1976年),巴耶斯德羅斯贏得了歐巡賽獎金王,那是他六個獎金王的第一個。兩年之後,他第一次登陸美國便取得了勝利,贏得大格林斯博羅公開賽(Greater Greensboro Open)。
部分因為他貧苦的出身,部分因為他的西班牙血統,巴耶斯德羅斯打球好像總是在證明著什麼。甚至有人在1979年英國公開賽勝利之後稱他為“停車場冠軍”,西班牙人次年來到奧古斯塔仍證明瞭他絕不是一顆流星。
23歲贏美國大師賽
1980年美國大師賽,他橫掃了整個陣容,有點像1997年泰格-伍茲那樣。西班牙人將他的天才應用到這個專為想像而建的球場上,進入最後一輪時領先7杆,而在星期天他一度領先10杆。不過他接下來發球到處飛,只是贏4杆而已。即便如此,年僅23歲的他仍然刷新了前紀錄,成為美國大師賽上最年輕的冠軍。這一紀錄一直保持到1997年,21歲的泰格-伍茲奪冠才被打破。
巴耶斯德羅斯1983年再次贏得美國大師賽,與此同時他在歷史最悠久的大滿貫賽中也具有統治力。1984年,他在聖安德魯斯力壓湯姆-沃森贏得了英國公開賽,接下來1988年他在皇家萊瑟姆又一次奪冠。他最後一輪打出65杆--賽事的最佳杆數--打敗了尼克-普萊斯和尼克-佛度。
然而巴耶斯德羅斯一生卻屢屢與歐巡賽和美巡賽的裁判發生衝突。1981年,他因為不同意出場費的數額退出了一場歐巡賽,那是他錯過萊德杯的唯一年份。1985年,他與美巡賽專員迪恩-碧曼(Deane Beman)發生矛盾,因為他沒有打夠會員必需的15場比賽。
他是萊德杯的領導者
儘管在全世界範圍贏得87場勝利,包括5場大滿貫賽,巴耶斯德羅斯卻永遠同萊德杯聯繫在了一起。他的“我們對他們”的敵對態度在當時的羸弱的歐洲隊中具有傳染性,他讓自己的隊友相信他們可以取得成功。
1983年在PGA全國度假村,巴耶斯德羅斯看上去註定會失敗,他的小球在沙坑邊緣之下,距離果嶺245碼。當時他抽出3號木,將球擊到了果嶺邊緣,最終與福茲-佐勒爾(Fuzzy Zoeller)平分了該局。美國隊最終以微弱優勢取勝,可是那一年之後,或者說那一杆之後,萊德杯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樣子了。
“他打敗美國隊的欲望是第一位的,也許這是他們能打敗我們的原因。”湯姆-沃森說,“萊德杯成為了世界高爾夫的焦點,塞弗正是在前面的領導者。”
他是一位天才
巴耶斯德羅斯與奧拉查寶搭檔成為了萊德杯歷史上最堅固的組合,他們擁有11勝2負2平的驕人戰績。1995年在橡樹山最後一次參加萊德杯的時候,他與湯姆-雷曼對決。他開出了一個相當歪的球,飛去了右邊。
當時一個電視球評說他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球劈回球道,另外一種是繞著大樹打一個大左曲。巴耶斯德羅斯研究了他的選擇,最終從樹頂越過去,將球擊到了果嶺前方。這就是巴耶斯德羅斯的不可預測性。如果曾經有人像他的話,這樣的人也是鳳毛麟角。
“塞弗是一個天才,高爾夫之中少有的幾個天才之一。”本-克倫肖(Ben Crenshaw)說,“塞弗從來沒有遇到過麻煩。他進了許多次樹林,然而對他來說那不是麻煩。那只是一種常態。”
2004年,巴耶斯德羅斯和他的太太嘉爾曼(Carmen)離婚。他們總共有三個孩子。不再經常打比賽之後,西班牙大師依然活躍在高爾夫領域,主要從事球場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