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北京時間7月12日,英國公開賽第一個黑馬冠軍是安德魯-斯塔思(Andrew Strath),時間要追溯到1865年。最近一個黑馬則是去年的冠軍路易-烏修仁。其實這場歷史悠久的賽事,黑馬一直不缺,相信你們都沒有聽說過穆戈-帕克(Mungo Park,1874年)、桑迪-賀德(Sandy Herd,1902年)、阿爾夫-帕德漢(Alf Padgham,1936年)吧,然而他們都進入過冠軍圈子。然而談到過去30年,最冷門的冠軍應該是以下六位。
(1)保羅-勞列(Paul Lawrie)
1999年,保羅-勞列成為了范德維德(Jean Van de Velde)卡諾斯蒂崩潰的受益者。毫無疑問,蘇格蘭人是陣容中最讓人驚訝的選手,因為72洞比賽中,他沒有一刻領先。他只是打出一個桿數,然後看著范德維德和賈斯丁-雷奧納德(Justin Leonard)跌落下來,與他打成平手。當最後一輪開始的時候,保羅-勞列落後范德維德10桿。事實上,當法國人在第18洞開球的時候,他還落後3桿。
在延長賽中贏得葡萄酒壺之後,保羅-勞列只贏了3次。今年春天他贏得安達盧西亞公開賽之後結束了9年冠軍荒。
(2)托德-漢密爾頓(Todd Hamilton)
托德-漢密爾頓是誓不罷休的代表人物。2004年在皇家特隆(Royal Troon),他在延長賽中擊敗埃爾斯奪取了冠軍。
在日巡賽上贏得11次之後,時年38歲的托德-漢密爾頓終於在嘗試8次之後第一次通過資格學校進入美巡賽。接下來,他在本田精英賽上擊敗拉夫三世,贏得生涯第一個美巡賽冠軍。五個月之後,他更是站到了英國公開賽的領獎台上。可是這之後,托德-漢密爾頓再也沒有贏過,而且所參加的23場大滿貫賽沒有一次進入前10名。
(3)比爾-羅傑斯(Bill Rogers)
1981年,比爾-羅傑斯在皇家聖喬治打了一個驚人的閃電戰,領先4桿擊敗蘭格取得勝利。今天一般的高爾夫球迷,很可能連比爾-羅傑斯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可是1981年,他卻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球手之一。那一年,比爾-羅傑斯贏得了4場比賽,世界排名達到第二位,並且進入萊德杯,拿到美巡賽年度最佳球員獎。可是僅僅兩年之後,比爾-羅傑斯的獎金排名便跌落到134位。他是職業懈怠的受害者,到1988年的時候,他不得不離開美巡賽,到得克薩斯州的一傢俱樂部工作。
(4)約翰-達利(John Daly)
約翰-達利1995年在聖安德魯斯取勝並不完全讓人驚訝,畢竟1991年,他已經贏得過美國PGA錦標賽了。在曲棍高爾夫俱樂部(Crooked Stick),約翰-達利的機會真的很渺茫。作為第九替補,他一直到尼克-普萊斯退賽才進入陣容。
可是在英國公開賽奪冠之前,約翰-達利同樣沒有顯示出奪冠的跡象。前三次參加英國公開賽,約翰-達利兩次獲得最後一名,開始1995年比賽的時候,他的賠率為1賠66。然而他在聖安德魯斯就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三個在30歲以前贏得兩個大滿貫賽冠軍的美國選手。儘管如此,他卻一次也沒有進入萊德杯。
(5)伊恩-貝克-芬奇(Ian Baker-Finch)
伊恩-貝克-芬奇在四個大陸都贏過比賽,一直被人們視為一個很紮實的球手,可是1991年他能在皇家伯克戴爾贏得葡萄酒壺還是讓人很意外。這個冠軍肯定是他應得的。他在最後兩輪打出64-66,最終以2桿優勢戰勝邁克-哈伍德(Mike Harwood,如果這位選手奪冠,他也是一匹大黑馬)。然而兩年之後,伊恩-貝克-芬奇的競技狀態卻出現大滑坡,到1997年,他不得不離開職業高爾夫,將精力完全放在電視解說上。
(6)本-柯蒂斯(Ben Curtis)
本-柯蒂斯開始2003年英國公開賽的時候,奪冠賠率為1賠300。四天之後,他在皇家聖喬治成為90年以來第一個第一次參加大滿貫賽就贏得冠軍的選手。
弗蘭西斯-維梅(Francis Ouimet)第一次參加大滿貫賽,贏得了1913年在美國公開賽,他的故事後來被好萊塢改編為了電影。本-柯蒂斯還沒有拿到電影合同,不過他獲得了當年美巡賽最佳新人獎,並且在另外兩場英國公開賽中進入了前八名。
聽完了以上六個黑馬冠軍的故事,你肯定會問:這樣爆冷的局面還會發生嗎,特別是這一周?皇家聖喬治孕育的冠軍包括:格雷格-諾曼(Greg Norman)、桑迪-萊爾(Sandy Lyle)、亨利-柯登(Henry Cotton)、沃爾特-黑根(Walter Hagen)、哈里-沃爾登(Harry Vardon)這樣的一代名將;然而與此同時,本-柯蒂斯、比爾-羅傑斯、里格-維特科布(Reg Whitcombe)等選手也在這裡爆冷。無論如何,今年的比賽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