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2011 周靈敏
隊際對抗賽一直以來是高爾夫運動中最受人關注的比賽形式,它既關乎個人,也關乎團隊;既關乎獎金,更關乎榮譽;既關乎個人技術,還關乎排兵佈陣。聲名赫赫的“萊德杯”和“總統杯”每年牽動著不知多少高爾夫愛好者的心。然而除此之外,大家對其他隊際對抗賽多半不甚了了,經過搜尋編譯,就世界上過往和現今幾項著名的高爾夫隊際對抗賽介紹如下,並求網友指正:
萊德杯(Ryder Cup)
對陣雙方: 美國隊VS歐洲隊(男子職業)
相關組織: 由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PGA of America)和歐洲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PGA European Tour)共同舉辦。
歷史: 萊德杯是歷史最悠久的隊際對抗賽事之一,起源於1926年由美國職業球員組隊對陣英國東部部分球場組隊的一場表演賽,1927年正式舉行第一屆比賽,最初為美國隊對英國隊。英國商人森姆·萊德(Samuel Ryder,1858.3.24 – 1936.1.2)捐贈了金質獎盃,並以他的名字命名賽事。前幾屆比賽,雙方水準較為平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斷十年(1938-1946)後,美國隊表現出絕對的優勢,1947-1971年的13屆比賽中,美國隊僅丟失了一次獎盃,1973年至1977年改為美國隊對英愛(英國與愛爾蘭)聯隊,1979年開始加入其他歐洲國家的優秀選手,變成美國隊對歐洲隊,並沿襲至今,每屆比賽的場地在美國和歐洲間交替。比賽每2年舉辦一次,傳統上在奇數年份舉辦。原定於2001年舉辦的賽事,因美國發生911事件而推遲到2002年舉辦,從此變為在偶數年份舉辦。
賽制: 比賽不設獎金,共進行3天28場,每方由12 人參加,採用比洞賽方式。前兩天(週五、週六)為上午4場四人四球賽(four-ball),下午4場四人兩球賽(foursomes),共16場,最後一天(周日)12場個人對抗賽。每場比賽勝方得1分,敗方0 分,打平則各得半分。衛冕冠軍只需14分就可保杯,而挑戰一方需要14.5分才能奪杯。
官方網站: http://www.rydercup.com/
總統杯(Presidents Cup)
對陣雙方: 美國隊VS國際隊(不包含歐洲)(男子職業)
相關組織: 比賽由“美巡賽(PGA Tour)”創立並負責管理。
歷史: 賽事1994年創立並舉辦了第一屆比賽。前美國總統傑拉德·福特擔任過賽事的名譽主席。此後擔任過該賽事名譽主席的知名政治人物還包括:美國前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前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前南非總統塔博·姆貝基、喬治·沃克·布希和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與萊德杯相似,比賽每2年舉辦一次,與萊德杯相間在不同年份舉辦。
賽制: 比賽不設獎金,最終產生的淨利潤將捐獻給球員、隊長和隊長助理共同決定的慈善機構。賽制基本模仿自萊德杯,但亦有區別,共進行4天34場,每方由12人參加,採用比洞賽形式。比賽第一天(週四)為6場四人兩球賽(foursome),第二天(週五)為6場四人四球賽(four ball),第三天(週六)上午5場四人兩球賽,下午5場四人四球賽,第四天12場個人對抗賽。每場比賽勝方得1分,敗方0 分,打平則各得半分,挑戰一方需要17.5分才能奪杯。
官方網站: http://www.presidentscup.com/
索爾海姆杯(Solheim Cup)
對陣雙方: 美國隊VS歐洲隊(女子職業)
相關組織: 由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LPGA)和歐洲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ELPGA)共同舉辦。
歷史: 索爾海姆杯由挪威裔美籍球杆製造商Karsten Solheim贊助發起,並以他的名字命名,於1990年開始舉行第一屆比賽。比賽在沒有萊德杯的年份舉辦。
賽制: 2002年後採用與萊德杯相同的賽制,每屆共舉行28場比賽。
官方網站: http://www.solheimcup.com/
沃克杯(Walker Cup)
對陣雙方: 美國隊VS英愛聯隊(男子業餘)
相關組織: 由聖安德魯斯皇家古老高爾夫球會(R&A)和美國高爾夫協會(the United States Golf Association)共同舉辦。
歷史: 比賽以前美國總統George.H. W. Bush(老布希)的祖父George Herbert Walker的名字命名(爺孫同名)。1920年,George Herbert Walker時任USGA主席,開始創立沃克系列賽事。1921年在皇家利物浦球場舉辦了一場非正式比賽,1922-1924年每年舉辦一屆,之後變為每兩年舉辦一屆比賽,交替在大西洋兩岸舉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舉辦年份變為奇數年。
賽制: 沃克杯採用四人兩球賽和個人對抗賽兩種比賽形式,這也是萊德杯最初採用的賽制。每隊10名隊員,進行2天的比洞賽,共舉辦26場。第一天(週六)上午4場四人兩球賽,下午8場個人對抗賽;第二天(周日)上午4場四人兩球賽,下午10場個人對抗賽。
官方網站: http://www.walkercup.org/
柯帝士杯(Curtis Cup)
對陣雙方: 美國隊VS英愛聯隊(女子業餘)
相關組織: 由美國高爾夫協會(United States Golf Association)和英愛女子高爾夫聯盟(the Ladies Golf Union)共同舉辦。
歷史: 第一屆比賽1932年在英國舉辦,獎盃由Harriot Curtis(1906美國女子業餘錦標賽冠軍)和她的妹妹Margaret(上述比賽1907,1911和1912年冠軍)捐贈。本項賽事最初起源於1905年舉辦的英國女子業餘錦標賽,當時Curtis姐妹參加了比賽期間舉辦的一場由美國和英國球手參加的非正式對抗賽。她們希望在女子高爾夫世界中推廣這種國際友誼,因此她們在獎盃上雕刻了一句話“To stimulate friendly rivalry among the women golfers of many lands.” 舉辦比賽的想法1924年開始在各個高爾夫組織間進行討論,直至1931年USGA和LGU答應提供聯合贊助才得以確定舉辦。
賽制: 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偶數年舉辦。每隊由8名隊員組成,2004年年僅14歲的魏聖美成為柯帝士杯最年輕的球員。比賽採用個人對抗賽、四人兩球賽或四人四球賽(2008年開始)形式。(2008年後)前兩天各3場四人兩球賽和四人四球賽,最後一天8場個人對抗賽,共20場比賽。
官方網站: http://www.curtiscup.org/
其它隊際賽:
皇家杯(Royal Trophy)
比賽開始於2006年,每年舉辦一屆,由亞洲隊對歐洲隊(男子職業)。獎盃由泰國國王捐贈,計畫2011年之前在泰國舉辦,在此之後則在歐洲和亞洲間交替舉辦。每隊由8名隊員組成,比賽包括四人兩球賽、四人四球賽、個人對抗賽等三種形式。
賽弗杯(Seve Trophy)
比賽開始於2000年,每兩年舉辦一次,由英愛聯隊對歐洲大陸隊。比賽由5次大滿貫冠軍賽弗·巴特斯特羅(Seve Ballesteros)發起,在沒有萊德杯的年份舉辦,因萊德杯“911事件”後調整時間,本項賽事2002、2003年連續舉辦了兩屆,往後在奇數年舉辦比賽。每隊10名隊員,共進行4天28場比賽,前二天各5場四人四球賽,第三天上午4場最佳球位賽(每隊2名球員各開出一個球,選擇較好球位的一個輪流擊打直至進洞),下午4場四人二球賽,第四天10場個人對抗賽。
朝王杯(Dynasty Cup)
比賽開始於2003年,每兩年舉辦一屆比賽,至2007年共舉辦了三屆後已暫停,由日本隊對亞洲隊,每隊12名隊員,採用萊德杯賽制。
UBS杯(UBS Cup)
美巡賽(PGA Tour)和歐洲長青巡迴賽(European Seniors Tour)認證,由美國隊對國際隊(男子職業),每隊12名球員,其中6名必須超過50歲(含),另外6名40-49歲。兩隊的隊長分別是阿諾·帕爾默和加利·皮亞。
半田杯(Handa Cup)
屬於美國長青女子巡迴賽(LPGA Legends Tour),2006年開始至今,每年舉辦一屆比賽。由美國隊對國際隊(女子職業),每隊由12名隊員組成。
雷克薩斯杯(Lexus Cup)
LPGA認證,2005-2008年共舉辦了4屆,由亞洲隊對國際隊(女子職業),每隊12名隊員。共舉行3天比賽,第一天6場四人兩球賽,第二天6場四人四球賽,第三天12場個人對抗賽。
海峽杯(Straits Cup)
中國大陸對中華臺北,1995年發起,1996舉辦第一屆比賽,至2006年共舉辦了十屆比賽(2002年未舉辦),後暫停至今。賽事由時任中信集團董事長的王軍,中國保利集團總經理賀平及來自臺灣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長辜仲諒、臺灣PGA前理事長謝敏男、臺灣PGA前副理事長廖國智等共同倡議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