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這個月,美國高爾夫協會在巴特斯羅高爾夫俱樂部(Baltusrol Golf Club)的一個晚宴上慶祝了USGA差點系統誕生一百周年。在這裡,地點選擇是很有深意的,因為1911年,USGA差點系統正是在這個俱樂部確立的。為了這個百周年紀念,我們將通過四篇文章介紹USGA差點系統。本篇文章是第二篇,將介紹差點系統是如何形成的,以及Par,Bogey,Scratch等詞彙的來源。
早期差點系統遇到的問題
當“handicapping”(差點)這個詞彙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廣泛使用的時候,關於它的記錄迅速的增長。這主要是因為19世紀末期,大不列顛與愛爾蘭的高爾夫球場及高爾夫人口成長非常快。由於高爾夫運動的普及,俱樂部會員要監管眾多球手的差點變得越來越難,因此許多俱樂部開始引入數學公式來決定差點。
當時最流行的方式是取一個球手一年的三輪最好成績進行平均。這個平均杆數減去球場的基準杆數就得出了差點。
雖然三個杆數平均值為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差點系統打下了基礎,這種方式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援和接受。一般球員對這一方法的投訴最多,因為他們的杆數範圍要遠遠大過那些優秀的選手,而他們追平自己最好杆數的機會非常小。以下這封寫給一家英國報紙的信,刊登於1881年10月29日,它道出了高差點球手對這一系統的抱怨。“先生,我非常擔心這個差點系統只能讓那些最優秀的球手取勝。”
在那個時期,多個俱樂部的會員在一起參賽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現在,大家在與一些陌生人競爭,這些人的球技如何很難確認。由於缺少透明,大家呼籲成立一個主管機構,讓這個機構負責管理一個統一的,廣為大家接受的差點系統。1887年10月10日的另外一封讀者來信表達了這種觀點。“我覺得現在蘇格蘭和英格蘭都應該成立一個高爾夫的中央機構,有點像蘇格蘭的冰壺運動一樣。每個機構設置一個帶薪的秘書,他將為不同俱樂部編制差點……並且定期公佈。”
那個時期的第三個問題在於差點的可攜性,因為越來越多人不在他們的主場打球。1891年,特納(H.H. Turner)這樣寫道:“設立高爾夫協會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可以給球員編制一個適用於全部球場的差點。我想像實際的數字也許不一樣,比如在溫布頓是7,在三維治是9。這樣一個統一差點的優勢數不清……這樣一來,一個帶著差點的旅遊者便可以快速而滿意地融入一個球場之中。”
Par,Bogey 和Scratch是什麼意思?
今天在任何一本高爾夫詞典中,“Par”和“Bogey”都是最基本的語彙,廣泛地使用,甚至第一次打球的人也明白它是什麼意思。“Par”(標準杆)是分配給每個洞的標準——主要是由球洞的距離決定——普遍認為是一個零差點球手(scratch),或者一個專家球手在通常情況下完成該洞所用的杆數。“Bogey”(柏忌)則是比該洞的標準杆高一杆。
在當代的USGA差點系統中,“Par”和“Bogey”卻與這些廣泛使用的定義沒有什麼關係。事實,“Par”比較少使用,而“Scratch”和“Bogey”具有特定的意義。一個“Scratch”球手(零差點球手)是指一個差點指數為0的球手,而一個“Bogey”球手(高差點球手)是指一個在標準難度的球場上差點大於等於20的球手。
換句話說,一個零差點球手按照他的差點並不一定在一輪球中必須打出平標準杆,而一個高差點球手按照預期發揮,18個洞每個洞的平均杆數都要高於標準杆1杆。
這些詞彙的多重意義,很容易讓人搞混淆。然而當19世紀末期,“Scratch”、“Par”和“Bogey”三個詞彙廣泛使用的時候,人們同樣容易混淆,只不過與今天的原因不一樣。當時,這三個詞彙,在用於衡量一個球場難度的時候,都具有相似的意義。
19世紀開始應用在板球,拳擊以及賽馬上,“Scratch”在許多體育項目中都是指標示起點的那條線。從一個指示實際基準線的詞彙,“Scratch”後來逐漸演變為比喻意義上的基準線,在這條線上,所有參賽者都沒有優勢可言。而在高爾夫之中,“Scratch”後來成為專家球手的標準。這些選手不需要接受差點讓杆,在一個特定的球場上可以發揮自己的正常水準。
“Par”這個詞彙來自於金融市場,主要是指股票正常的價格。高爾夫之中第一次提到“Par”是在1870年。多曼(A.H. Doleman)在一本名為《高爾夫》的英國雜誌中撰文提到了這個詞彙。在普勒斯特維克舉行英國公開賽之前,多曼詢問大衛-斯塔思(Davie Strath)和傑米-安德森(Jamie Anderson),他們覺得那一年的勝杆是多少。他們回答說這個12洞球場的理想杆數為49杆。
多曼在文章中寫道:這個數字就是普勒斯特維克的“Par”。當時,英國公開賽為36洞的競賽,小湯姆-莫里斯打出了149杆,高於“Par”2杆(大衛-斯塔思那一年獲得並列第二名,落後12杆)。次年,“Par”的使用範圍大大擴展,它代表了“無瑕的表現”。
然而在19世紀末,英國高爾夫球手提到“Bogey”的時候,也將完美的一輪與它聯繫在一起。在波比-鐘斯與“老人帕”(Old Man Par)搏鬥之前幾十年,這裡有一首關於“柏忌人”(Bogey Man)的流行歌曲。在這裡,“柏忌人”是一個在躲在陰影中捉摸不定的精靈。這個名字後來逐漸與杆數掛鉤,變成了一個優秀選手預計會在某個洞打出的杆數。不久之後,高爾夫球手都用柏忌標準來衡量自己。而這個標準都由俱樂部來決定,隨著球場的變化,它各有不同。
在世紀之交的時候,高爾夫在美國的人氣大增。這個時候,“Par”成為了一個專家球手每個洞應該打出的標準杆數,而“bogey”指比標準杆壞一杆。那個時候,“Par”的值通常由球洞的距離決定。
Par 3 (200碼及以下)
Par 3.5(201碼到250 碼)
Par 4(251碼到375 碼)
Par 4.5(376碼到450碼)
Par 5 (451碼到500碼)
Par 5.5(501碼到550碼)
Par 6(551碼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