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更新時間:2011/10/23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本月、美國高爾夫協會在巴特斯羅高爾夫俱樂部(Baltusrol Golf Club)的一個晚宴上慶祝了USGA差點系統誕生一百周年。在這裡,地點選擇是很有深意的,因為1911年,USGA差點系統正是在這個俱樂部確立的。為了這個百周年紀念,我們將通過四篇文章介紹USGA差點系統。本篇文章是第三篇,將介紹美國系統是在什麼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為什麼更為先進,這些年有什麼改進。

  到20世紀初的時候,大西洋兩岸的高爾夫運動都得到長足的發展。很顯然,當時的差點計算方法跟不上這種發展,因為它們缺少一個中央系統,無法為所有高爾夫球手提供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平等的根源,很大程度來自於無法決定“Par”“Bogey”“Scratch”的杆數。

  1898年,英國報紙的一封讀者來信很好地傾訴了一個俱樂部高爾夫球手的苦惱。在這件事情上由於缺少一個權威的機構,絕大多數俱樂部都自行制定柏忌規則。結果是讓人絕望的混亂。看上去現在是時候,大家齊心協力,為柏忌規則劃出相應的界線了。

  在英國和愛爾蘭,多個高爾夫主管機構試圖讓差點更加統一,廣為接受,可是他們無法覆蓋所有球場和所有高爾夫球手。你是否處於一個公正的差點系統中,經常有賴於你居住在什麼地方,以及你的性別。

  由於所覆蓋的球場和高爾夫人數相對較少,英國女子高爾夫聯合會(LGU)在差點的標準化上取得了早期的成功。這主要是因為伊塞特-皮爾森(Issette Pearson)的努力。19世紀90年代,她為會員球場進行了球場評級,而不是依賴球場自行決定標準。

  毫無疑問,一開始這是一個艱巨的工作。羅伯特-白朗寧(Robert Browning)在《高爾夫歷史》一書中寫道,可是在810年之中,英國女子高爾夫聯合會就做到了男子顯然沒有做到的事情——她們建立起了一個各個俱樂部都可以信賴的差點系統。

  當大西洋這一頭,美國的高爾夫運動出現大飛躍的時候,差點系統——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也同樣出現了大飛躍。然而與英國和愛爾蘭的高爾夫發展之路不一樣,美國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機構。在經過數年的研究和試驗之後,美國高爾夫協會19111011日在巴特斯羅高爾夫俱樂部召開的一個會議中,正式通過了第一個覆蓋全國的差點系統。

  USGA差點系統的發展多虧了了萊頓-卡爾金斯(Leighton Calkins),美國高爾夫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及美國差點的先驅。19053月,萊頓-卡爾金斯引入了他的一套方法。這套方法引入了三個最好杆數取平均值的英國系統,起名為《俱樂部差點系統》。

  在把這個系統提交到美國高爾夫協會之前,萊頓-卡爾金斯測試了他的概念,首先是在紐約的平原鄉村俱樂部,隨後是更大的範圍,包括大都會高爾夫協會和新澤西州高爾夫協會。萊頓-卡爾金斯是那兩個機構的差點委員會主席。

  在使用賽季最好的三個杆數作為決定差點的基數時,美國高爾夫協會從一開始就指出:其差點系統衡量的是潛力,而不是打球實力。既然優秀的球手更加穩定,其杆數的範圍要遠遠小於高差點球手,他們明顯在追平自己最好成績的時候擁有更好的機會。

  正如萊頓-卡爾金斯寫的,這個系統的原則是不僅優秀選手要受限,因為他是優秀選手,同樣差的選手也要受限因為他是差的選手。

  原因是這樣的:差點系統的目標是將所有選手放在同一水準上。如果那些技術不高的選手,因為他們打得不夠好,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讓杆實惠,同樣也應該有些實惠給到那些技術好的選手,因為他們不可能提升很多。

  看上去萊頓-卡爾金斯是在回應那個時期優秀選手所面對的劣勢。差點賽的實際結果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萊頓-卡爾金斯寫道,那些零差點,或者低差點的球手在現行的差點系統之下,在爭取冠軍上,沒有高差點球手的機會好。

  萊頓-卡爾金斯引入了幾個非常有遠見的概念,這些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他非常強烈地堅持每個俱樂部都要有一個願意為此工作的差點委員會。

  萊頓-卡爾金斯同時引入了帕評級(par rating)的概念,這後來演變為了USGA球場評級,也就是所有球手獲得讓杆的基準線。當1912年,帕評級創立的時候,它不是一個理論上的標準,它依據的是一個實際球手的能力。這個真實存在的球手名字叫:傑羅姆-特拉弗斯(Jerome “Jerry” Travers)。他贏得了四屆美國業餘錦標賽(1907年,1908年,1912年和1913),以及1915年美國公開賽。

  現在與當時一樣,美國高爾夫協會將根據一個球手的差點係數來決定他是否有資格參加比賽。第一個差點表1912年推出,包括了324個會員俱樂部,它幫助美國高爾夫協會辨別了哪些球手有資格報名參加美國業餘錦標賽。當時要求的差點為小於等於6。而現在美國業餘錦標賽的最大差點為2.4

  一開始,美國高爾夫協會允許俱樂部制定自己的帕評級或者球場評級。這一點萊頓-卡爾金斯強烈反對,稱這樣做是沒有用處的,是鬧劇。美國高爾夫協會不久便改變了方法,高爾夫協會開始進行官方的評級,建立起了一個現在仍舊在使用的系統。應該說沒有美國高爾夫協會精確的球場評級,也就不可能有一個精確的差點。

  10多年之後,也就是1924年,英國和愛爾蘭的高爾夫聯合會組建起了英國高爾夫聯合會聯合顧問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制定了一個統一的,終極的差點系統,並對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球場進行評級。這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全國高爾夫聯合會評議會(Council of National Golf Unions)。這個委員會接手了給球員分配差點,以及為球場制定基準線的任務。

  系統的改進

  隨著海外高爾夫聯合會開始自己的球場評級系統時,美國高爾夫協會已經開始精煉差點的計算方法,以及球場評級了。很明顯,球場評級是USGA差點系統的脊樑。在USGA差點系統的前幾十年,改進主要來自不同區域的高爾夫協會。這些協會與球場和球員有著更密切的工作關係。

  比如說:麻塞諸塞高爾夫協會建議使用小數,讓球場評級更為精確。與之相似,芝加哥地區高爾夫協會也採用了小數的評級方法。

  各個地區的建議最終成為今天球場評級系統的一部分。多年以來,單個洞的評級,將精確到十分位,而整個球場的評級則四捨五入為整數。1967年,美國高爾夫協會也開始在球場總評級中使用分數,而這種方法沿用到今天。

  差點系統在別的方面也有變化。1947年,美國高爾夫協會增加了決定差點的杆數,從3個最低杆數變成了10個最好成績,與此同時,決定差點的樣本杆數不能少於50個。這樣一個改變得到了普通球手的歡迎,因為這樣一來他們有更大機會打到自己差點顯示的杆數。

  十分不幸,輪數的增加導致了混亂,因為一些地區的高爾夫協會對於10個最低杆數的規定持有不同主張。在本世紀中葉,芝加哥地區高爾夫協會的湯姆-麥克馬洪(Tom McMahon)希望計算15個杆數之中的10個。而美國高爾夫協會已故總裁理查-塔夫斯(Richard Tufts)則號召使用50個杆數的10個。

  有一陣子,這兩種系統,再加上女子引入的第三種辦法都得到了美國高爾夫協會的認可,這導致了進一步的混亂。美國高爾夫協會最終在1958年結束了這種混亂,達成了妥協,使用25個杆數中的10個最佳杆數。1967年,美國高爾夫協會則要求最近20個杆數中的10個,而這個公式一直沿用至今。

  多年來另外一個混亂的源泉來自不同比賽條件下,比如比杆賽還是比洞賽,差點的讓杆數量會發生改變。在比杆賽中,球手可以獲得足額的讓杆。可是他們在打單人和四人比洞賽的時候,讓杆就為差點讓杆的三分之二又或85%

  當說到調整杆數,美國高爾夫協會制定了幾個參數,這些參數到今天仍舊在系統之中發揮作用。其中一個參賽不為人知,它叫優秀獎勵乘數。這個數值將刨去實際數字的96%,以決定球員最終的差點指數。這個百分比讓優秀的球手在比洞賽中要比高差點球手多占一些優勢。(一開始的時候,這個獎勵值為85%。後來人們認定這樣做低差點球手得到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另外一個參數叫公平杆數控制”(Equitable Stroke Control)。這個變數為球員在某個洞所打的最高杆數做了限制,球員按照他的球場差點,在該洞的杆數不能超過這個上限。多年以來,美國高爾夫協會反對杆數控制。1955年,美國高爾夫協會執行總監喬-戴伊(Joe Dey)解釋了協會的立場。按照他的想法,他覺得杆數控制違反了高爾夫規則,對那些高差點球手產生了歧視,並且人為地降低了差點。

  到最後,數學取得了勝利。1974年,公平杆數控制進入了差點系統,自此之後,一直實行。只是在1991年和1998年進行了修訂。修訂的地方主要是最大杆數依據球員的球場差點。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