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6日,回顧2011賽季的亞巡賽,24場賽事的總獎金達到了空前的5000萬美元,其中現世界排名第15位的韓國高球名將崔京周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亞巡賽,而今年的亞巡賽也得到了世界頂級明星們的助陣,李-維斯特伍德拿到3場胜利,朱維克-帕岡森則後發製人,成為第一位來自菲律賓的亞巡賽獎金王。
面對同一亞洲巡迴賽的競爭,2011賽季的亞巡賽並不示弱。從賽事的數量來看,亞巡賽全年共有24場比賽,創下了5000萬美元總獎金的新高。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今年的4場亞巡賽新賽事,它們分別是印尼大師賽、印度松下公開賽、崔京周邀請賽和賽季的收官戰-泰國高爾夫球錦標賽。其中,當今亞洲頭號高爾夫球手崔京周在韓國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崔京周邀請賽,這無疑推動了亞巡賽的發展,而他本人也成為第一位在亞巡賽上創辦自己比賽的亞洲職業球手。另外,還有兩場比賽重新回歸到了今年的亞巡賽賽程裡,一場是菲律賓公開賽,另外一場則是澳門公開賽。
從參賽陣容來分析,越來越多的世界頂尖名將前往亞洲角逐亞巡賽,包括印尼大師賽、泰國高爾夫球錦標賽、崔京周邀請賽等新賽事以及由歐巡賽與亞巡賽共同認可的柔佛公開賽、新加坡公開賽、香港公開賽、百齡壇冠軍杯等參賽球手陣容都顯得星光閃耀,其中現世界排名第二的英格蘭名將李-維斯特伍德更是今年亞巡賽獲勝數量最多的球手,白老虎先後贏得了印尼大師賽、百齡壇冠軍杯和泰國高爾夫錦標賽,堪稱今年的“亞洲專家”。
中華台北高爾夫球手在今年亞巡賽的戰績也顯得很突出,詹益信奪得了澳門公開賽的冠軍,呂偉智則贏得了兩場在寶島台灣舉行的台灣大師賽和仰德TPC高爾夫球賽,成為本賽季唯一一位贏得兩場亞巡賽的亞巡賽球手。
另一方面,5位球手在今年首度實現了個人職業生涯的亞巡賽首勝,他們分別是泰國球手奇拉德克-阿皮巴拉特(Kiradech Aphibarnrat)、印度雙雄拉西里(Anirban Lahiri)和辛馬特-萊(Himmat Rai)、美國球手貝里-亨森(Berry Henson)和芬蘭球手喬納斯-格蘭伯格(Joonas Granberg)。亨森和格蘭伯格還是本賽季的亞巡賽新人,他們倆都通過年初的亞巡賽資格學校考試而首度獲得了亞巡賽參賽卡,並且在新人賽季便拿到了勝利,而格蘭伯格還是亞巡賽歷史上第一位來自芬蘭的冠軍。
當然,整個賽季最大的贏家還得數33歲的菲律賓球手朱維克-帕岡森(Juvic Pagunsan)。在11月舉行的新加坡公開賽之前,他還僅僅處於亞巡賽獎金榜的第64位,面臨著失去2012賽季亞巡賽全卡的危機。可是憑藉著新加坡公開賽第2名所得到的666,660美元的獎金,他飆升至獎金榜首位,再加上香港公開賽獲得的前十名成績,最終在亞巡賽收官站-泰國高爾夫球錦標賽之前便提前鎖定了亞巡賽獎金王。帕岡森還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位來自菲律賓的亞巡賽獎金王,拿到了2012年英國公開賽和WGC-凱迪拉克錦標賽的參賽資格,而這將是帕岡森第一次進入大滿貫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