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越南的一些政府官員對高爾夫感到很惱火。交通部長丁羅勝(Dinh La Thang)日前就禁止下屬打高爾夫,因為他說打球會鼓勵賭博行為並且造成他們上班遲到。
其他的越南人對高爾夫的看法卻不同:在越南經濟多年來的起起落落之後,他們將高爾夫看作是資產保值的好辦法。
由於房地產價格不斷下滑、本地股市一落千丈,一些越南人開始投資高爾夫俱樂部會籍,為保護自己的財產免受通脹飆升和貨幣貶值的損害而作最後一搏。
在河內周邊地區,高爾夫俱樂部會籍的價碼已經從2004年的大約6,000美元上漲至目前的3萬美元左右,而游泳池、別墅和網球場設施一應俱全的某些豪華俱樂部會籍的價碼更是達到了13萬美元。雖然這與日本或新加坡的頂級俱樂部相比算不上昂貴,但是對於越南這個人均年收入約為1,200美元的國家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不小的變化。
48歲的管理顧問杜庭邃(Do Dinh Thuy)最近購買了第三個高爾夫會籍,他說,“購買高爾夫俱樂部會籍,比起在銀行存錢、或投資股市和黃金都更划算。我買它不是為了打球──而是為了投資。”說這番話時他正在河內郊區的一個球場上,說話間周圍不斷傳來響亮的擊球聲。
起初,越南的富人們通過投資股市來規避貨幣貶值風險,後來股市崩盤,他們又轉投房地產。但是現在投機性的房地產泡沫正在破裂,這讓越南新貴們為了保住自己的財富而頭疼不已。於是,投資高爾夫會籍成了新趨勢。
通常,高爾夫俱樂部在開業之初會接收固定數量的會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本著先到先得的原則。之後,會員可以通過出售會籍來獲利,而俱樂部通常也會以所謂轉讓費的形式分一杯羹。
很多越南人認為高爾夫俱樂部會籍價格只漲不跌的原因是越南領導人對高爾夫的不屑態度──特別是越共領導人出臺限制修建新球場的政策。
球場供不應求的現象從兩年前就開始了。越南總理阮晉勇(Nguyen Tan Dung)叫停了在全國範圍內修建數十個高爾夫球場的計畫。他表示,當世界糧食價格創下新高以及很多越南人正在為得到足夠食物而痛苦掙扎時,高爾夫球場卻在吞噬寶貴的農田。有關修建新球場的申請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很多都被否決了。
這些年來,高爾夫在越南時而大行其道,時而又被打入冷宮。越南民族主義領導人胡志明(Ho Chi Minh)斥其為資產階級舶來品。1975年,胡志明的追隨者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Bao Dai)在1945年退位以前用過的球場上進行耕種,建成了一個果園。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越南對外開放以後,韓國和臺灣等外國公司將越南作為一個廉價的海外製造業中心開始對越投資。外國開發商為了吸引這些外國遊客再次將高爾夫引入越南。很多公司甚至認為充裕的高爾夫球場和戴著越南特色斗笠的廉價球童是他們投資越南的一個前提條件。
韓國建築公司Posco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在越南的經理人孫舉元(Sohn Juk Weon)表示,“很簡單:沒有高爾夫,就不會有投資。”
最近,越南官員已經開始禁止那些他們認為有損國家利益的行為。比如在去年,越南政府叫停了電視節目中對口型唱歌,還命令互聯網服務商從晚上10點到早上八點關閉線上遊戲。
隨後,交通部長丁羅勝命令下屬想要保住工作就不要打高爾夫。高爾夫愛好者們進行了反擊:他們非常罕見地公開要求這個仍處於嚴格管控下的國家尊重人權。
越南高爾夫協會(Vietnam Golf Association)副主席黎堅成(Le Kien Thanh)表示,“打高爾夫並不違法,丁羅勝必須尊重法律。”丁羅勝並未回應我們的置評請求。
雖然政府的打壓也許會讓一些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們獲得額外收入,但投資會籍的風險可能超出了很多越南人的想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會籍價格在日本一落千丈,過去十年來,隨著高爾夫特殊地位的逐漸喪失,會籍價格在亞洲各地也大幅下跌。此外,打高爾夫和價格不菲的會籍也並不總是劃等號的。
越南的很多俱樂部仍然可以交錢打球,而且至少有一家銀行在開展這樣一項業務:客戶通過在銀行存款便可在河內和胡志明市等主要城市附近的高爾夫球場免費打球。
越南的高爾夫市場專家認為,政府對高爾夫的厭惡使俱樂部會籍和當局不太喜歡的其他東西一樣具有了價值,比如黃金和美元,而且幫助越南投資者省去了其他人遇到的麻煩。
27歲的會籍仲介張青玄(Truong Thanh Huyen)最近剛剛以1萬9千美元的價格在越南南部的芽莊市(Nha Trang)代人購買了一個會籍。她預言道,“高爾夫俱樂部的會籍是個稀罕玩意兒;情況不會有變化。”她一邊在她的iPhone上查閱著最新的價格,一邊炫耀道,“現在的市值已經達到2萬5千美元了。”
在河內高爾夫練習場的杜庭邃也同意這種看法。他說,“但是你的動作必須要快。那是資本主義的關鍵法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