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04/17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2012年美國公開賽6月11日至17日將重返三藩市奧林匹克俱樂部舉行。奧林匹克俱樂部是一座相當神奇的球場,因為它常常同高爾夫巨擘作對,給美國公開賽製造了好些黑馬冠軍。為了迎接比賽的到來,我們專門組織了一系列回顧文章,為讀者揭開那些塵封的記憶。本文介紹的是1966年美國公開賽。那一年,加利福尼亞選手比利-加斯波爾(Billy Casper)在後九洞狂追7杆,最終趕上阿諾-帕爾默,並且在星期一的延長賽中戰勝了高爾夫皇帝,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逆轉。
一些人認為1966年在奧林匹克俱樂部舉行的美國公開賽,完全是因為阿諾-帕爾默崩潰,導致的失敗。
當比賽還剩下9個洞的時候,看上去阿諾-帕爾默已經勝券在握。他領先比利-加斯波爾7杆,故事的主線當時已經轉移到阿諾-帕爾默能否超越本-侯根1948年在裡維艾拉鄉村俱樂部創造的美國公開賽72洞杆數紀錄:276杆。阿諾-帕爾默在奧林匹克俱樂部的前九洞打得很扎實,交出了32杆,可是回來的後九洞就成為高爾夫皇帝的滑鐵盧。
當時34歲的比利-加斯波爾對於美國公開賽的壓力並不陌生。加利福尼亞人七年之前在同樣具有挑戰的翼腳高爾夫俱樂部西球場已經贏過美國公開賽。當時他在高爾夫之中最艱難的果嶺上展示了過人的推杆技術。
可是歷史資料並沒有站在比利-加斯波爾這一邊。沒有人在9洞待打的情況下克服過7杆劣勢。1960年在丹佛郊外的櫻桃山鄉村俱樂部,阿諾-帕爾默落後54洞領先者邁克-索沙克(Mike Souchak)7杆,他在最後一輪打出65杆,最終領先業餘選手尼克勞斯2杆贏得了那一屆美國公開賽。然而那是18洞,不是9洞。
阿諾-帕爾默開始後九洞的時候,在第十洞四杆洞吞下了柏忌,接下來他在第13洞三杆洞又吞下一個柏忌。即便如此,阿諾-帕爾默只要在最後五個洞保帕便能取得勝利。
轉捩點是第15洞三杆洞。比利-加斯波爾面對一個很長,從左到右的小鳥推,而他最終做到了,在該洞只用了2杆。阿諾-帕爾默在該洞吞下柏忌,突然之間,他的領先優勢削減為3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能贏,直到我在第15洞抓到小鳥,即便如此,我在比賽還剩下3個洞的時候仍舊落後3杆。”比利-加斯波爾說,“那是我唯一覺得我能趕上他的時刻。”
第16洞五杆洞左狗腿洞,又有兩杆差距消失了。那個地方,比利-加斯波爾抓到了小鳥,而阿諾-帕爾默吞下了柏忌。比利-加斯波爾最終在第17洞一個上坡的四杆洞保帕,追趕上了阿諾-帕爾默,在那裡皇帝又吞下一個柏忌。最後一個洞,兩位選手都保帕,這讓他們以278杆,低於標準杆2杆戰成了平手。這個杆數也是美國公開賽歷史上錄到的第二低的杆數。當然接下來他們需要在星期一的延長賽中對峙。
延長賽的情況有點像最後一輪,阿諾-帕爾默的開局十分火爆。他在前九洞打出33杆,低於標準杆2杆,而比利-加斯波爾交出35杆。這一次第11洞四杆洞成為了轉捩點。比利-加斯波爾在該洞打出3杆,抓到小鳥,而阿諾-帕爾默打出5杆,吞下柏忌。這是阿諾-帕爾默一連串柏忌的開始。最終他交出73杆,高於標準杆3杆,而比利-加斯波爾交出69杆,低於標準杆1杆。
“我在後九洞狠狠打擊了他。”比利-加斯波爾最後兩天在那個九洞66比79大大優於阿諾-帕爾默。“我能殺回來,在1966年超越阿諾-帕爾默……我想說那是需要銘記的事情。”
阿諾-帕爾默次年在巴特斯羅高爾夫俱樂部(Baltusrol Golf Club)再次爭取美國公開賽冠軍,可是他的老對手尼克勞斯在最後一輪制服了他。金熊打出65杆,低於標準杆5杆,領先1杆打破了本-侯根創造的72洞杆數紀錄。阿諾-帕爾默落後4杆,六年之中第四次在美國公開賽上獲得亞軍。
1962年在奧克芒舉行的美國公開賽上,尼克勞斯在18洞延長賽中戰勝了阿諾-帕爾默。而1963年在布魯克林鄉村俱樂部,阿諾-帕爾默在三人延長賽中敗給了朱利斯-波羅斯(Julius Boros)。
比利-加斯波爾後來還贏得了1970年美國大師賽。那是他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大滿貫賽勝利。
1966年,奧林匹克俱樂部再次證明是領先者的攔路虎。11年之前,毫不知名的傑克-弗勒克(Jack Fleck)在第72洞抓到小鳥追趕上本-侯根,而在18洞延長賽中,他戰勝了本-侯根。現在則輪到阿諾-帕爾默被人追趕上。1987年,當領跑者湯姆-沃森看上去會奪冠時,他最終臣服於又一個默默無聞的選手斯科特-辛普森(Scott Simpson)腳下。同樣的事情發生在11年之後。一代名將佩恩-斯圖爾特(Payne Stewart)輸給了李-簡森(Lee Janzen)。
1966年美國公開賽還有一個有趣的注腳值得一提。約翰尼-米勒(Johnny Miller)當時還是一個19歲的業餘選手,獲得了最佳業餘球手獎。作為奧林匹克俱樂部的青少年會員,約翰尼-米勒打出290杆,取得了並列第八名,展示了他無限的潛能。七年之後,他在奧克芒最後一輪打出63杆,贏得了個人唯一一個美國公開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