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根據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中國最受關注的兩個14歲高爾夫選手——或許也是全世界最受關注的兩個14歲高爾夫球手——張華創與關天朗將參加下個星期即將舉行的澳大利亞公開賽。他們的參賽已經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以下是澳大利亞記者格林-詹森(Glenn Jackson)發表在《時代報》(The Age)上的一篇關於張華創的報導。
正如我們知道的,泰格-伍茲是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高爾夫球手。我們知道1997年他贏得了第一場大滿貫賽。那一年,一顆明星誕生了。
我們不知道的是1997年還有一顆明星誕生。在這裡,誕生是指它的本意。這顆明星叫張華創。12月14日,他即將滿15歲。到那個時候,他已經打過了美國公開賽,而且在幾天之前,還打過了澳大利亞公開賽。他明顯不是一個普通的14歲少年。
如果一般的14歲少年生日禮物要iPhone或電子遊戲機,那麼這個不普通的14歲少年會要什麼呢?“我的駕照申請能夠得到通過。”張華創說,“那一定激動人心。”
在美國的一些州——目前,中國出生的這個小孩定居在美國——因為張華創的年齡不夠大,他甚至不可以駕駛高爾夫球車。可是更讓人驚訝的是,澳大利亞公開賽星期四在湖泊球場開始舉行的時候,參賽選手之中不止他一個人要面對這樣的困境。
事實上,張華創不是最年幼的14歲參賽者。這個榮譽屬於關天朗。關天朗也是中國人,他即將在明年成為美國大師賽的最小參賽選手。而張華創相信他絕不是最優秀的14歲高爾夫球手。
“這裡有許多與我年齡一樣大,比我優秀的孩子。”張華創說,“肯定是的。僅僅因為我參加了美國公開賽,我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14歲球手了?我並不這樣認為。這裡有許多偉大的球手。如果他們有機會,他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雖然關天朗還要等待才能參加上大滿貫賽,張華創今年已經與他兒時的偶像伍茲一起打了美國公開賽。
他肯定經歷了一段雖然短暫,卻相當卓越的旅程。
在中國出生,而且在那裡了生活大約十年時間,張華創第一次拿起高爾夫球杆是在他差不多七歲的時候。父親希望他打網球減肥。“我本應該打網球的,可是我發現了高爾夫……打高爾夫不像打網球那麼累。”他說,“我僅僅六歲半,我什麼也不懂。我只是打著玩。也許過了一年,我開始認真起來。我打得更頻繁了,開始早早離校去打球。”
在八歲之前,張華創請了一個教練。在10歲之前,他移居到了美國。“我本來是去打一場比賽的,打完之後便回家,可是我打得很好,我留下了。”張華創說。
“他現身的那一天。”南非教練安德魯-派克(Andrew Park)說,“那個時候他9歲,真的難以置信。他一句英語都不會講。他只是站在高爾夫球前面,可他好像一個23歲的成人。你可以看出來這個小孩充滿了天賦。”
安德魯-派克表示張華創的腦子好似海綿。而隨著他單詞量的豐富,他的高爾夫揮杆也取得了很大進步。可是你同時也要想一想看,這個孩子已經有10個月離開高爾夫的經歷了!在12歲的那一年,他出現了背痛。當時他在想自己未來還能不能揮杆。而醫生則在擔心他長得太快了。
一旦張華創的警報解除,重新回到高爾夫球場,他的生涯加速了。很明顯,一個選手要在14歲6個月的時候打上美國公開賽,他的生涯必須加速。張華創成為那場賽事的第五替補,當英格蘭選手保羅-凱西退賽的時候,他成為了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賽者。
“我無法形容。”張華創說,“真的難以置信。我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那樣的事情。我打青少年比賽,沒有觀眾,沒有看臺,在更衣室中,沒有一樣東西是免費的。
“那個球場是我打過最難的球場。我打出相當棒的一杆,可是它卻落入長草中。你打壞了一杆,結果更糟糕。”十分明顯,當你14歲的時候,心理上的戰鬥更勝體力上的戰鬥。非常難講一個14歲的青少年應對大滿貫賽的時候,會比年齡是他兩倍,甚至更多的選手緊張。而到現在,他距離一個28歲的巡迴賽球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華創當然感受到緊張。“你知道,觀眾在你身邊,每個人都看到了新聞,當然你會緊張。”張華創說,“在高爾夫中,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須與之抗爭。”
張華創身高183釐米,並且仍在長個頭,他覺得到他不再是“青少年球手”的時候,他現在獲得的這些經驗將是無價的。“我相信如果我現在開始,我將獲得巨大優勢。”他說,“在大賽事中,沒有多少14歲選手。那是一個極其棒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打完美國公開賽,回到青少年賽事之中,你身上的壓力解除了很多。”
在張華創身邊的人——父母、教練以及經理人——總是努力確保壓力要降到最低。這意味著每一小步,每個短期的目標都非常重要。而從短期來看,張華創希望能在湖泊球場打好。他相信自己進入這場比賽的時候狀態很好。“我想我已經準備好了這場賽事。”他說。
即便是現在,張華創的故事仍然是精彩的。試問:有多少人在能自己開車去球場之前在美國公開賽和澳大利亞公開賽上開過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