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更新時間:2012/12/05
如何衝擊奧運?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最近業內流行著一種觀點,國內選手通過幾場在中國舉辦的大賽比如BMW大師賽、滙豐冠軍賽等,獲取世界積分,就能力爭獲得巴西奧運會的參賽資格。按照高爾夫世界排名的統計標準,這是一種很不切實際的想法。

 

首先,一場賽事的世界積分多少並不是由獎金高低決定,除了幾場重大比賽之外,其他賽事的世界積分都是不固定的。

 

固定的幾場賽事分別為:四大滿貫賽(冠軍100),球員錦標賽(80)BMW歐洲錦標賽(64)以及其它幾個巡迴賽的旗艦賽事。這樣規定除了要確立這幾場比賽的尊崇地位,也是為了鼓勵所有球員參加他們本巡迴賽最重要的賽事。

 

其他賽事的世界積分,主要由幾個因素決定:(1)巡迴賽類別,(2)參與選手的世界排名,(3)參與選手本巡迴賽的積分排名(一般為獎金排名)。巡迴賽類別只確定一場賽事的基本分,舉例來說,比賽隸屬於美巡賽和歐巡賽,冠軍最少能獲得24分,而像同一亞洲的冠軍只能獲得6分。當一場賽事,有眾多世界排名高手,以及本巡迴賽獎金排名高的選手參與時,其世界積分將急劇增長,並且不受巡迴賽屬性的限制。換句話說同一亞巡的賽事如果雲集了眾多高手參與,世界積分有可能超過歐巡賽和美巡賽。

 

世界高爾夫錦標賽是四大滿貫賽之下雲集高手參與最多的系列賽。過去一年,WGC-埃森哲世界比洞賽冠軍獲得76分,WGC-凱迪拉克錦標賽冠軍獲得78分,WGC-普利司通邀請賽冠軍76分。

 

由於世界高爾夫錦標賽不是定分制,所以它的世界積分是浮動的。WGC-滙豐冠軍賽今年因為沒有世界第一麥克羅伊和世界第二伍茲(當時的排名)的參與,再加上其它因素,冠軍只有64分,與BMW歐洲錦標賽等值。換句話說,如果明年WGC-滙豐冠軍賽大量增加積分低的選手參與,同時又沒有增加排名較高的球員,其世界積分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世界積分下降將影響所有參賽選手獲得的積分,無論排名高低,另外也可能導致一些參賽選手即便參加完了四輪,也獲得不了積分。今年,張新軍在東莞觀瀾湖獲得並列56名,他是最後一批獲得世界積分的選手,得到了1.20333分。排在他之後的所有選手都沒有積分,包括胡牧。

 

另外以BMW大師賽為例,冠軍彼得-漢森獲得56分,胡牧獲得並列第51名,是最後一批獲得世界積分的選手,賺到了1.265分。今年總共有78人到美蘭湖參賽,其中24人都沒有獲得世界積分。

 

說到大滿貫賽,它們全部都設置著淘汰線,凡是沒有晉級的選手都不能獲得世界積分,即便是像美國大師賽這樣參賽選手在100人左右的比賽。

 

簡而言之,一個選手不可能因為參加大賽就獲得世界積分,與此同時,大賽的陣容越弱--世界排名200位以外的選手越多--其世界積分也就越少,而選手參與這樣的比賽獲得世界積分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另外即使獲得了世界積分,要獲得分值也不會太高。

 

反過來說,如果參加陣容很強的賽事,要獲得世界積分甚至是高分更不太容易,因為來的都是高手,競爭激烈了,自然不容易打出好名次。這一點正是高爾夫世界排名系統的高明之處,儘量將自己的漏洞減到最小。

 

另外,一個選手的世界排名高低並不是由他的世界積分總分決定的,而是按照他的世界積分平均分排名。簡單來說:世界積分平均分=世界積分總分/參賽場次。參賽場次的下限為40場。

 

換句話說,一個選手兩年來只參加了滙豐冠軍賽,他非常幸運奪取了冠軍,獲得了64分,可是除以40,他的平均分僅為1.6,按本周的世界排名,他只能排在104位。另外,他的平均分並不永遠是1.6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分值將遞減,到巴西奧運會於201685日舉辦的時候,這個分值可能已經變成零。

 

即便是在2015WGC-滙豐冠軍賽上奪冠,到次年的巴西奧運會,9個月過去了,分值差不多只剩下80%

 

按照這樣一個規律,一名選手特別是中國選手,要獲得好的世界排名,從而拿到奧運會資格,該怎麼辦呢?當然,首先是要參加有世界積分的賽事,目前國內的男子賽事都不具備世界積分,只能寄希望於國際巡迴賽。

 

同一亞洲無疑是現在國內球手最容易接觸到的平臺,不過同一亞洲的世界積分並不高,比如今年泰國公開賽的冠軍獲得6分,最後一個獲得積分的是排名第六位的新西蘭人馬克-布朗,獲得1.2分,其餘的100多位參賽選手都沒有積分。再有,同一亞洲全年的比賽數量還不具備一個巡迴賽的規模。

 

日巡賽對於中國球員來說是一個更好的平臺,獎金和積分都不錯,可惜這個門檻對於大部分中國選手來說也不是太容易。首先要通過資格考試,考上之後要確保在前幾場比賽中獲得足夠的獎金榜積分,否則半程之後重新排名,也可能失去後面的比賽資格。目前,吳阿順、梁文沖已經確保明年的日巡賽全卡,黃文義闖入資格考試最後兩輪,至少可以獲得明年初的一些比賽資格。

 

無論是什麼途徑,關鍵還是看選手的表現,而這個表現必須是在一個國際巡迴賽上的長期、穩定的表現,僅僅是一、兩場比賽打好,從以上分析來看,是很難行得通的。張新軍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11年,他在滙豐冠軍賽上獲得並列13名,那是中國選手在世界高爾夫錦標賽上獲得的最好名次,他因此獲得6.31分,可是現在他的世界排名是700位以外。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