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面對挑戰,沒有什麼比做好自己更重要了。在即將過去的2012年裡,亞巡賽一邊鋪好電視轉播的平臺,吸引贊助商來舉辦更多的比賽,另一邊也在想方設法地提高賽事獎金,給球手們帶來實際上的利益。亞巡賽執行主席奇拉漢表示,力爭在三、五年後將單場賽事的最低獎金增加到100萬美元。

亞洲高爾夫在迅猛發展,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誰都不願意放棄在亞洲地區發展壯大的機會。從2009年開始,得到韓國、中國、澳大利亞高爾夫球主管機構支持的同一亞洲巡迴賽誕生了,給之前的“老大哥”亞巡賽帶來了挑戰。

實際上,當來自美國的四屆大滿貫冠軍菲爾-米克爾森今年11月再度拜訪獅城,參加由歐巡賽與亞巡賽共同認可的新加坡公開賽時,左手怪也在為美巡賽幫腔,甚至表明希望新加坡公開賽也能夠成為新的一場美巡賽。“如果這些事情都發生的話,我當然樂意。亞洲的一些賽事成為聯邦杯的一部分,這是很棒的,我希望在某個時候,美巡賽能夠在這裡,也許有3場或者5場賽事。”

在亞洲,除了在中國舉行的WGC-滙豐冠軍賽之外,亞巡賽與美巡賽共同認可的另外一場比賽就是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亞太精英賽。那麼,老米所表達的在亞洲擴大美巡賽事的願景到底會給亞巡賽帶來什麼呢?

亞巡賽執行主席奇拉漢並不擔心美巡賽過來搶地盤,而他真正所關注的也不在於別人的身上。“最主要的是,基本上,美巡賽在美國已經有了這麼多的賽事,能否過來亞洲,對於他們的球手來說是一個問題。大多數美巡賽的球手們,他們在美國打比賽,他們會感到非常高興,要是經常來亞洲打比賽,就沒有感到那麼開心了,而我們要照顧我們會員的利益。”

很明顯,亞巡賽最近一兩年為了對抗同一亞洲巡迴賽,做出了多番努力。去年,亞巡賽請來前歐巡賽執行總監肯-斯科菲爾德(Ken Schofield)出山,擔任亞巡賽董事會的成員,斯科菲爾德最近也成功入選世界高爾夫名人堂。

今年,亞巡賽進一步把工作落實到實處,在三月份迎接了一位在ESPN工作了超過十年的資深高管麥克-科爾(Mike Kerr),讓科爾出任CEO,幫助亞巡賽打造更多的賽事。“我們請麥克過來,是因為他有很多經驗,我們希望把他在ESPN的經驗帶到亞巡賽的電視轉播上。”奇拉漢解釋道。

通過目前亞巡賽的電視轉播平臺,在全世界範圍內,超過200個國家的650000,000個家庭可以收看得到亞巡賽的賽事,這無疑會給賽事的贊助商和舉辦地帶來可觀的宣傳力度。

2012賽季的亞巡賽賽程裡,全年總共有27場比賽,提供了44,500,000美元的獎金,包括了三場新賽事(柬埔寨精英賽、緬甸公開賽和韓國舉行的沃維克-希爾德斯海姆公開賽)。值得注意的是,亞巡賽的收官戰--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柔佛公開賽不像去年那樣得到歐巡賽與亞巡賽的共同認可,而是單獨被亞巡賽認證,而賽事200萬美元的總獎金卻與2011年持平,這個200萬美元的獎金也創下亞巡賽單獨認證賽事獎金最高紀錄。

奇拉漢認為,柔佛公開賽是亞巡賽的一個好模範。“今年柔佛公開賽沒有被歐巡賽共同認可,最重要的原因是贊助商自己的選擇。其實這場賽事以前就是我們亞巡賽單獨認證的賽事,從5年前創辦以來,賽事獎金就不斷地提高,從開始的30萬美元到現在的200萬美元,希望柔佛公開賽可以為別的亞巡賽賽事樹立一個模範。”

有了良好的電視轉播平臺,這讓亞巡賽進一步的壯大打通了重要的關口。雖然亞巡賽目前還沒有公佈2013賽季完整的賽程,但是奇拉漢承諾,新賽季的亞巡賽至少有28場比賽,而總獎金75萬美元的清邁精英賽的創辦以及印尼公開賽脫離同一亞洲巡迴賽而轉投亞巡賽懷抱的行徑都對亞巡賽利好。

即使是整天忙著練球和打比賽的球手們,他們也深知電視轉播所帶來的極大的影響力,就連遠在美國的很多球手們也欣喜地投向亞巡賽。今年在亞巡賽資格學校考試奪冠的韓裔美籍球手大衛-利普斯基說:“我確信,會有更多的美國球手過來亞巡賽打比賽。現在亞巡賽的參賽陣容變得更好,比賽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因此對於美國人來說,自然會過來這裡參賽。我在這裡打得不錯,喬納森-摩爾、貝裡-亨森等美國球手也打得很好,因此我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球手前往亞巡賽。”

數字足以證明一切,在2013賽季的亞巡賽資格學校考試中,報名參賽的人數便超過了650人,創下亞巡賽的新高。不過,奇拉漢明白,吸引贊助商舉辦更多的比賽很重要,提高賽事獎金的目標也要有計劃地進行。

雖然目前亞巡賽賽事最低的獎金為30萬美元,但是奇拉漢表示,他們會不斷地提升比賽的獎金。“我們也是在一直努力增多賽事的最低獎金,短期目標是要增加到50萬美元的賽事,三五年之後,我們希望能夠力爭達到100萬獎金的賽事。我們真的非常努力,現在讓電視轉播變得強大,能夠播給全世界的很多人收看,令贊助商都感到很高興。因此,我確信我們會在未來幾年後實現這個目標。”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