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爾夫風雲榜:萊德杯歐洲隊超神奇客場逆轉](/upload/attachments/xm/3941058185.jpg)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又到了一年的年尾,在2012年即將結束,2013年就要開始的時候,美國高爾夫頻道回顧了2012整個賽季,評選出了10個風雲人物,以下為排名第二位的萊德杯。今年的萊德杯,歐洲隊在6比10落後的情況下,星期日實現驚天逆轉,打敗了主場作戰的美國隊,成功衛冕金杯。
兩年的時間最終落腳於這一點。兩年來,隊長的猜測,外卡的不安,排兵佈陣的深思,最終落腳於芝加哥郊外這個決定性的秋日。
不過我們先還是把命運放到一邊。當你的隊伍進入最後一天的時候領先4分,當你擁有主場優勢,另外一支隊伍甚至找不到最有天賦的球手時,命運一定在你腦海中處於最邊角。
與之相對,你的思緒落腳於這樣的問題:歐洲的霸主地位是不是結束了?哪位美國選手會贏得制勝一分?從高爾夫最著名的獎盃中喝香檳有多麼甜蜜?
可是接下來,卻發生了一些事情。另外一支隊伍最有天賦的選手出現了。在搞昏頭時區之後,他坐著警車來到了球場上。接著,在動力消退的時候,主場優勢感覺上並不是什麼優勢了。隨著一天的推進,四分的差距也一點點沒有了。
突然之間,命運不僅僅進入了你的腦海,而且消耗了你。
本-克倫肖瞭解這一點。1999年的時候,美國隊帶著同樣的四分劣勢結束星期六的比賽,就像今年的歐洲隊一樣。當時隊長在評論自己的機會時鎮定地說:“我非常相信命運。明天給我的感覺很好。”
真的像他說的一樣。不到24個小時,他的隊伍便克服了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實現了萊德杯歷史上最大的逆轉。而13年之後,他的話好像也有未卜先知的功能。
如果命運可以讓勝利合理化,很顯然,它也可以輕鬆地解釋失敗。
並不是那樣的。在歐洲隊于梅黛娜取得14.5比13.5逆轉勝利之後,美國隊的失敗主要歸罪於拉夫三世的外卡選擇,以及讓米克爾森/基根-布蘭得利組合在星期六下午坐冷板凳上。當然,泰格-伍茲、史蒂夫-史翠克以及福瑞克三名老將,合計取得1勝9負1平戰績,以及整個隊伍對勝利的渴望不夠也遭到了猛烈抨擊。
可是真的要怪罪誰,應該將矛頭指向對手,當然,在這裡使用“表揚”更為恰當。歐洲隊隊長奧拉查寶整個星期都在團隊辦公室中提到塞維-巴耶斯德羅斯(Seve Ballesteros)的精神。保爾特鼓著牛眼睛,交出一個個炫目的表現。賈斯汀-羅斯連續兩個洞推入了兩個關鍵性的推杆反敗為勝。麥克羅伊從罪人變成了英雄,雖然來不及熱身,他仍贏得了屬於自己的那場單人對決賽。即便是不在狀態的馬丁-凱梅爾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推入了保住獎盃的一杆。
最終的結果是:歐洲隊再次贏得萊德杯,這是本世紀歐美雙方六次交鋒以來,他們第五次取勝。當然,更重要的是:2012年萊德杯不僅被稱之為今年最偉大的賽事——事實上,這樣說都低估了——你可以拿它與任何一項偉大的體育賽事相比較,比如紐約巨人隊不可能的超級碗勝利,曼城隊出人意料的聯賽總冠軍,又或者奧運會中所有激動人心的表現。從情緒的波動,戲劇的曲折,以及變化多端的可能性來說,萊德杯絕對能站得住腳。
這也是萊德杯成為今年我們風雲榜第二號的原因。
“昨天晚上,當我們聚集在一起召開球隊會議的時候,我告訴孩子們:我仍舊相信我們可以將局面扭轉過來。”奧拉查寶在勝利之後說,“我覺得球員們相信今天所發生的事情。我想這會進入萊德杯的歷史書中。這是巨大的逆轉。我真的為這12個神奇的人驕傲。”
歐洲明星的慶祝,與紅白藍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報導,伍茲向美國隊的新人們道了歉,因為這個星期,他的分數沒有超過半分。許多選手都說失敗到現在仍然困擾著他們。在比賽結束之後三個月,隊長仍然對於各種馬後炮耿耿於懷。
在比賽結束之後,他的語氣聽上去很像本-克倫肖,只不過角度不同。“這些球手度過了偉大的一周,獲得了許多樂趣,他們打得非常好。”拉夫三世解釋說,“他們打出了許多漂亮的高爾夫,當然另外一邊也是。結局如此十分不幸。我知道這些球員投入了很多。到最後,這支隊伍明白,這僅僅是高爾夫而已。”
或許這也是命運。要不然沒有別的辦法解釋一支客場作戰的隊伍,進入最後一個環節的時候落後4分,而他們最厲害的一個球員還不在球場上,在幾個小時之後能夠慶祝勝利。
兩年最終落腳於這一點。兩年的猜測,兩年的焦慮,兩年的思考,兩年的運籌帷幄,最終將這一屆賽事變成了史上最具娛樂性的高爾夫賽事,不,或許也是整年最具娛樂的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