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4/22
![南都:下一站天王?關天朗身邊的大人說了算](/upload/attachments/xm/8910270901.jpg)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當關天朗憑藉亞太業餘錦標賽冠軍進軍美國大師賽並成為該賽事歷史上最年輕參賽選手時,可能沒有多少人對14歲廣州小將在奧古斯塔的表現持樂觀態度,畢竟這是Masters———高爾夫的殿堂級賽事。然而,關天朗卻以晉級後兩輪比賽、成為賽會歷史上最年輕晉級選手的神奇表現,在2013美國大師賽上震動世界高壇,使奧古斯塔刮起了“關旋風”。一夜之間,關天朗從一名中國頂尖青少年球手,迅速躥升為備受矚目和追捧的世界級新星。
超出所有人想像的不僅是關天朗在美國大師賽上的戰績,還有他在那一周裡展現出來的明星風範:像個老練的大人一樣和泰格·伍茲等大牌球星交流,面對國內外媒體全程秀英語,從容淡定地接受國際知名媒體的專訪,面對觀眾的掌聲微微脫帽致意,賽後將自己的比賽球送給小球迷……14歲的小男孩似乎已經具備了成為大明星的一切條件。
那一周,關天朗幾乎每天都要面對數十家中外媒體拋出的幾十個問題,記者們除了關注他每天的狀態和成績,也對這位天才少年的將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方面,記者們問得最多的是關於轉職業和學習的問題。有幾個略顯尖銳的問題,國外媒體因不瞭解中國高爾夫“國情”而忽略,國內媒體因和關家相熟而不好意思發問,那就是,關天朗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是父母的夢想?成名後如何避免揠苗助長?若國家隊徵召該怎麼辦?當然,最後一個問題關家父子在任何公開場合都不可能回答———幾個就國家隊話題發表過個人看法的家長和青少年選手,都已經受到了“溫柔的警告”。
現在,有兩條道路擺在關天朗面前,一是提前走上職業道路,二是繼續保留業餘身份重回課堂。作為一個14歲的孩子,關天朗並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規劃。所以,他的父母以及所有身邊的人,都對他的未來人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換句話說,關天朗能否成為下一個姚明或下一個李娜,關鍵不在於他自己,而是他身邊的大人們。
A 中國特色 少年英雄後勁不足
一家美國高爾夫學院的負責人于先生依然記得,在多年前學院舉辦的中美對抗賽上,美國隊打不過由胡牧和廖俊豪組成的中國隊,“可是,現在廖俊豪已經不見了。”而胡牧目前仍在苦苦衝擊亞巡賽的參賽卡。
近幾年來,意氣風發的中國新生代球手頻頻刷新世界高壇的紀錄,其中相當一部分紀錄和年齡有關:
2012年,13歲的關天朗成為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及歐巡賽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賽球員,這一紀錄今年被12歲的葉沃誠刷新;2012年,同為14歲的張華創成為美國公開賽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賽選手;2003年,13歲的胡牧成為A JG A (美國青少年高爾夫協會)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現在,關天朗在美國大師賽及大滿貫賽上刷新的一系列紀錄,站在了這些紀錄的巔峰。
“這些紀錄只有中國人才能破,而且會不斷地破。”來自深圳的“高爾夫父親”李先生意味深長地說。李先生暗指的,是近幾年來中國高爾夫的一個現象:青少年時代鋒芒畢露,長大後平庸者眾。
本世紀初,以蘇東、胡牧、韓韌、王明浩為代表的國內第一批青少年球手踏上了留洋學球的道路,他們被稱為第三代球手。1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青少年選手闖蕩美國,並在美國青少年賽事中嶄露頭角,A JG A的冠軍榜上也在不斷增添中國選手的名字。同時,本土培養的青少年選手也不斷橫空出世,在國內外賽事中一鳴驚人。
如今,第三代球手也已經20出頭,雖然多數仍活躍在國內外賽場上,但在成人的世界裡,這些當年有實力和美國同齡人爭奪冠軍的少年英雄似乎後勁不足,甚至有部分選手已經銷聲匿跡,如今崛起的已經是第四代、第五代……
一家美國高爾夫學院的負責人于先生依然記得,在多年前學院舉辦的中美對抗賽上,美國隊打不過由胡牧和廖俊豪組成的中國隊,“可是,現在廖俊豪已經不見了。”2001年,15歲的廖俊豪成為首個獲得全美青少年錦標賽冠軍的華人選手,也是該賽事舉辦54年來第三年輕的冠軍,曾被美國媒體稱為“第二個伍茲”。
“第二個伍茲”已經淡出江湖,而曾名列全美青少年總排名第八、被稱為“中國未來的伍茲”的胡牧大學畢業後回國發展,目前仍在苦苦衝擊亞巡賽的參賽卡,而當年落敗的美國人布蘭登·斯蒂爾兩年前已經在美巡賽上奪冠,胡牧交往了14年的美國朋友裡奇·福勒如今更是世界高壇的頂尖高手。
于先生提到封悅時更加痛心:“就是因為有太多家長的因素。小孩子要讓他(她)快樂,家長要引領他(她)走一條最適合的道路,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2001年,5歲的深圳小姑娘封悅因和伍茲一起打球聞名,7年後,在美國學球的封悅創造了A JG A A ll Star系列賽6戰6勝的記錄,但這兩年,這位神童沒有繼續給人們帶來驚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在於先生看來,中國的孩子一旦擺脫了父母的掌控,練球就沒那麼認真,成績就會下滑,一旦下滑就開始退縮和逃避。而美國的孩子比較自然,而且他們還有其他的運動和興趣愛好,“所以,家長不要幫孩子作決定,不要急於追求孩子的成績。”
資深教練楊先生有相似的看法:“我們一直講容器理論,中國的家長總是急於將容器倒滿,而美國的家長則先把容器做大,然後再往裡面倒東西。”
楊教練建議,在孩子達到高峰之前不妨讓他受點挫折,“如果一下子把他推得太高,一下子就當了第一,萬一將來掉下來,他眼中只有第一,再努力也只是重回第一,這種心理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深圳小將回昱衡才去美國練球沒多久就發現了一個怪現象:美國小選手練得很輕鬆,而中國的孩子很怕休息,他們在拼命地練。
一位圈內人士形象地描述了兩國家長的差異,美國的家長每天對孩子只有三個動作,起床叫一下、出門吻一下、回來抱一下,而中國的家長有10多下,球打得不好肯定要罵一下、打一下。
“為什麼中國青少年的成績特別突出?在國外,小孩子在一定歲數以內就讓他們玩,目的是培養興趣,而不是技術層面。但在中國,小孩子一旦打了高爾夫,家長就會讓他像成人一樣訓練,花的時間比國外小孩多。你想想,人家是在玩,而我們已經在接受正規訓練了,當然容易出成績。要成為一個好球手的因素很多,等外國的孩子冒出來的時候,國內的孩子已經在滑坡了,”一位專業人士分析道,“維傑·辛格說,不要在太小的時候把自己燒完了。據我所知,很多職業球星都忠告過關天朗,高爾夫是一項長期的運動,最重要的是保持興趣。”
國內新星、希望賽冠軍殷子珺的父親告訴記者:“大衛·利百特的女兒和我女兒一起在美國練球,她告訴我女兒,在她12歲以前,她爸爸沒有讓她打過一號木,全部是練短杆,球感有了,興趣也有了。中國的家長總是壓著小孩練球,美國的孩子則是從內心裡喜歡高爾夫。”
前來報導大師賽的E SPN資深記者G eneWojciechow ski說:“美國有些青少年選手也會紅,但不會像關天朗那樣一下子紅。”
B 關家底氣 朗朗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他和其他孩子最大的不同在於,他能夠排除所有干擾。他能打到現在,主要是因為這一點與眾不同。”關漢文說。
當南都記者就以上的現象採訪關天朗的父親關漢文時,關爸爸非常自信地說:“我跟別的家長一樣,只是我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不一樣。”
“他和其他孩子最大的不同在於,他能夠排除所有干擾。他跟那麼多職業球員一起打,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受周邊環境影響而打不好的情況。”關漢文說,“即使是跳組打十七八歲組的比賽,他也能進前20名。”
關漢文的判斷此次在美國大師賽上也得到了驗證,在一個高手如雲的陌生環境裡,關天朗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更加神奇的是,他開球距離不夠遠的老問題,竟然在美國大師賽得到了解決,270碼的距離,比幾個月前提高了近20碼。
對於跳組參賽,那位深圳的李先生卻有不同的看法:“在國外,很多比賽不允許青少年越級挑戰,除非是破例,小孩子去打不屬於他那個年齡組的比賽,其實就是揠苗助長。關天朗現在的心態非常好,但問題是,到了20歲還有沒有這麼好的心態呢?”
兩年前,關漢文曾向南都記者明確表示,不會考慮讓關天朗提前轉職業。現在,關漢文的思想起了變化,他不再說“不考慮”:“如果他得了亞巡賽冠軍或什麼的,就讓他轉職業,有了競爭力為什麼不轉呢?人總是越早邁到最高的臺階越好,他現在跟很多大牌球星一起打過球,已經達到了很高的起點,當然跟那些慢慢來慢慢磨的選手不同。”
對於高起點,一位業內人士在肯定的同時也表示了憂慮,“關天朗現在已經是業餘選手裡的最高水準了,他起點那麼高,接下來只有往更高的起點走,如果失敗,他承受的心理壓力會比較大。”
認為關天朗與眾不同的不僅是關漢文。在去年中國公開賽上,與關天朗同場競技的澳大利亞球手馬庫斯·弗雷澤爾這樣評價當時的13歲男孩:“不少孩子是被迫去做一些事情,但關天朗的情況就不同了。他很有自覺性,看得出他很喜歡高爾夫。”
關天朗自己也多次強調,他對高爾夫的喜愛不是“被動”的:“我四五歲時就跟著父母接觸了高爾夫,對這項運動有很大的興趣,後來參加比賽成績也不錯,就更加喜歡了。”從七歲起,關天朗就開始接受較正規的訓練,平時每天練兩個小時,週末練六個小時。
即使關天朗在打球上確實與眾不同,他的學習也很難做到與眾不同。打球和學習無法兼顧,是所有國內青少年球手和家長都無法回避也無法解決的難題。
不過,在關天朗看來,打球和學習並沒有太大的衝突,早上7點多去上學,下午5點鐘下課後去練習場練球練兩個小時,晚上再花一兩個小時做作業。這次參加大師賽,他還把功課帶去了美國。據悉,這位廣州執信中學初二學生的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特別是英語,這也使他能夠在美國大師賽上全程用英語答記者問。
關漢文也從來沒有過讓兒子放棄學習的想法:“他已經習慣了在賽程間隙回學校上課,我只想讓他過正常的校園生活,再進行訓練和比賽。”但事實上,關天朗早已經無法過上正常的校園生活。這個學期,關天朗輾轉多地,忙於參賽、訓練和參加活動,只回過兩天學校,出征大師賽前的那次回校,還有一支國外攝製組全程拍攝。從3月13日出征大師賽,到4月14日結束比賽,關天朗已經連續一個月無法上課,而接下來,他還要繼續留在美國參加一些比賽,關漢文透露至少還需要半個月。
“他這學期只上過兩天課吧?”記者問,關漢文沒有正面回答:“比完賽我們就回去讀書。”
C 外部因素 身邊可不一定全是正能量
清遠獅子湖是關天朗訓練的“大本營”,球會負責人何先生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希望他不要太早接觸商業的東西,儘量避免商業的騷擾,這麼多年都熬下來了,希望他在轉職業前脫俗一點。”
關天朗獲得大師賽資格後,不少圈內人士看中了他潛在的商業價值。在奧古斯塔,關天朗的父母、父母的朋友、職業經紀人、公關人士、行業人士時刻陪伴左右,無形之中組成了一支“關之隊”。
早在今年1月,在澳大利亞參加業餘大師賽的關天朗就有了一位新的陪同者:資深經紀人彭先生,澳大利亞業餘大師賽沒有彭先生旗下的職業球員參加,他的現身引發了業內的猜測:有意將來簽約關天朗?3月初,關天朗受邀出席費度亞洲杯活動,彭先生又專程飛到了深圳。彭先生對於傳言不置可否,只是表示“正在幫關家做一些事情”。在奧古斯塔,彭先生在接近球手方面也享受了和關天朗父母同等的待遇。
彭先生坦言:“我跟了關天朗大半年了,他來奧古斯塔,一些報名註冊工作都是我來做的,還有行程安排、租房子、處理採訪要求等一些瑣碎的事情。”
如果傳言屬實,那麼彭先生可能還有一位競爭對手。資深公關人士徐小姐“投資”在關天朗身上的時間也不少。3月上旬,關天朗在昆明進行為期近一周的訓練,然後回廣州上了一天課,接著又去了費度亞洲杯,這三個時間段,徐小姐都全程陪同。雖然徐小姐聲稱對關天朗“沒有簽約的想法”,但她為關家牽線搭橋的一些國際經紀公司都有這個“企圖”。徐小姐透露,關天朗的父母希望認識一些知名經紀人,暫時先接觸一下。
作為一名業餘球員,關天朗不能獲得賽事獎金,也不能簽下代言合約。根據相關規定,業餘球手只要接受了超過700美元的資助,就會失去業餘資格。但關天朗的潛在價值已讓不少商家蠢蠢欲動,卡拉威和耐克早已經為他提供了球杆和服裝。據悉,可口可樂對關天朗也表示了興趣,它可能是另一種贊助形式,比如邀請關天朗參賽。
不僅未來的商業包裝是把雙刃劍,就是目前盯上關天朗商業價值的各方人士也不一定都能為關天朗的星路帶來“正能量”。
南都記者瞭解到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關天朗在獲得大師賽資格後,應付媒體的提問原來是有個“題庫”的:就是有人事先設計好幾十個上百個記者可能會問的問題,然後提前為這些問題寫好答案,關天朗只需要將這些“標準答案”牢記在心就行了。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中,有多少話是關天朗的真心話,將永遠是一個秘密。
在奧古斯塔,一位元國內記者問了關媽媽一個關於在奧古斯塔練球的費用方面的問題,關媽媽正要回答,旁邊的“關之隊”成員打斷了話題:“你問這些幹什麼?!”
關天朗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現在和他有關的東西是多麼值錢。據透露,兩個為關家“做事”的人,甲請乙整理一份關天朗的英語簡介,乙開價兩萬元,但最終生意沒有成交。
關天朗此次全程秀英語引來國內媒體的普遍稱讚,其實他說得並不是很流利,而且在新聞發佈會上,“關之隊”一位成員始終坐在關天朗旁邊壓低嗓音為他翻譯。為什麼不能大大方方說中文?沒有人會苛求一個14歲的孩子說國際語言。“關之隊”成員透露,在使用哪種語言上,“關之隊”內部也有分歧,主張說英語的,主要是不想關天朗輸給去年在美國公開賽上說英語的張華創。
關漢文則對這場語言小風波不以為然:“沒關係啦,人家愛怎麼說怎麼說。”
和伍茲同組打完練習輪後,關天朗做了兩件追星的事,一是和“老虎”合影,二是摘下球帽讓“老虎”簽名,但記者遺憾地看到,這兩件事情都不是關天朗主動去做的。
清遠獅子湖是關天朗訓練的“大本營”,球會負責人何先生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希望他在16歲前好好讀書,好好練球,爭取多一些參加大賽的機會,起碼16歲後才考慮轉職業。現在很多人對關天朗有商業方面的想法,我希望他不要太早接觸商業的東西,儘量避免商業的騷擾,這麼多年都熬下來了,希望他在轉職業前脫俗一點。”
最新消息,一向自費訓練和參賽的關天朗發郵件給中高協,請求中高協批准他和父母獲得贊助參加下周的美巡賽蘇黎世精英賽,而中高協也已經批准這位業餘球員獲得贊助。這樣的怪事,希望不是“關之隊”成員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