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更新時間:2013/04/22
觀摩世界青少年高爾夫暑期正好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台北時間421日消息,到美國去觀摩世界青少年高爾夫的發展現狀,並親身參與比賽,是中國青少年選手瞭解自身與世界水準差距的最好途徑,也可以為將來進入美國大學打好基礎。根據多次帶領中國學生赴美比賽的上海曾雅妮體育運動諮詢有限公司資深副總張凱欽表示,對於目前在校的學生來說,暑假是做這樣一件事情的最好時機。
 
過去三個暑假一直帶領青少年選手赴美參賽的張凱欽表示:暑假去美國參與比賽,當然最核心的一點是獲得在國際舞臺上參賽的經驗。的確,目前國內的青少年比賽也不少,而且辦得也很成功,比如滙豐青少年冠軍賽。不過國內與國際還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區別。首先是參賽的選手。美國的青少年比賽彙聚了全世界的頂尖選手,其中包括國內賽場上難得一見的歐美孩子。
 
其次,球場的設置不同。根據張凱欽的經驗,國內比賽的球場佈置普遍偏難,到美國比賽的話,如果正常發揮,平均杆通常能降34杆。張凱欽坦言哪一種球場佈置更好見仁見智,各有道理,而孩子們打過中國的青少年比賽之後,多見識一下另外一種類型的比賽,也能增加他們的閱歷,開拓他們的眼界。
 
“很多孩子暑期去了美國之後回來,對高爾夫,對學習,對自身都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張凱欽說,“許多孩子在國內,覺得自己與職業高爾夫球手只有一步之遙,走上幾步就能成功。而在他們去了美國之後,他們會發現有天賦的同齡孩子數以百計。他們同時也會清楚地認識到他與職業高爾夫球手之間還有多少個階梯,他需要怎麼一步步扎實地走好。除此之外,他們也會親身感受到文化課學習是多麼重要,絕不能放棄。”
 
張凱欽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開拓眼界的重要性。中國孩子去美國打比賽的時候常常覺得歐美孩子的揮杆很爛,看上去這些孩子不可能打出好杆數,可事實卻相反。“更大的問題在於,正是這些揮杆很爛的孩子,長大了卻能贏歐巡賽、贏美巡賽。”張凱欽說。
 
根據張凱欽個人的觀察,這有可能是中美高爾夫教學體系不同造成的。中國孩子一般是在練習場接觸到高爾夫,並從7號鐵開始學起,都是先學長杆,接著再練短杆、推杆。而歐美孩子一開始是在家玩玩推杆,覺得可以了,再在自家後院練習切杆,接著再一步步從短杆過渡到長杆,因此小的時候,揮杆的姿勢不那麼標準,但短杆及推杆的手感確是好得嚇人。
 
“可是孩子的身體是在成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揮杆也需要調整,你小時候花了許多時間在揮杆的細節上,但隨著身體長高56公分,這些揮杆動作可能會改變了。”張凱欽說,“可是推杆、切杆的手感,短杆的技巧卻將伴隨你終身。這或許就是這些孩子現在看起來揮杆不標準,長大以後卻可以在高爾夫上取得相當大成就的原因。”
 
張凱欽已經制訂了今年暑期赴美比賽的計畫:76日出發,83日回國,為期30天。前三周會在美國加州參加大型的青少年賽事,最後一周將前往曾雅妮、馮珊珊教練蓋瑞-吉爾克裡斯特(Gary?Gilchrist)的學院集訓。
 
張凱欽同時表示此行還有一個目的,讓美國大學的教練關注到所帶孩子的表現。“美國的大學教練通常都會在這些青少年比賽中關注孩子們的表現。另外,我們也特別安排了一些一級大學的校園參觀以及美國大學獎學金申請的說明會,讓本次暑期活動更加豐富。”張凱欽說,“因此提前幾年到美國打比賽相當重要,按照我的建議,如果有條件,12歲以上便可以考慮了。
 
“事實上,我們正是比照當年協助曾雅妮參與美國青少年賽事來制定我們的賽事培訓行程的。她每年都是暑期到美國來,我們幫助她安排比賽,最終她通過這一途徑走上了職業高爾夫球手之路,並且成為了世界最頂尖的選手。”
 
張凱欽提到他的暑期計畫時還指出,這次赴美也不全是高爾夫,每週會安排一天當地的景點觀光遊玩,比如去:迪士尼樂園,另外參觀大學校園也是重頭戲。“一個星期,比賽三到四天,加上訓練兩、三天,這裡至少還有一天可以安排去玩。”張凱欽說,“另外,參觀大學校園,瞭解大學的體系,有助於孩子決定未來選擇什麼樣的大學,這也是我們暑期赴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