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沒有歷練沒有成長.斯皮思獲得人生寶貴一課](/upload/attachments/xm/3299147419.jpg)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台北時間04月16日消息;儘管許多年輕選手不相信這一點,可是一個個例子說明,無論你有多高的天賦,在高爾夫最高的舞臺上你都需要歷練才能最終成長為一個偉大的冠軍。上一周,喬丹-斯皮思相信已經得到了教訓。關於這個問題,請看美國知名記者喬-伯斯南斯基(Joe Posnanski)的進一步評論。
幾年前,尼克勞斯談到年輕高爾夫球手必須“要學習如何取勝”。這是來自高爾夫球手不能更普通的一句話了——其整個核心就是要學會如何取勝——可是很少人卻能解釋清楚它的實際含義。然而尼克勞斯,就突破了陳腔濫調,讓這句話變得有了意義。
以下五點他認為是如何學習取勝的關鍵。
(1)你的身體必須學會在巨大壓力下如何反應。
(2)你必須犯一些錯誤,這樣你才能學會如何克服它們,以及以後如何避免它們。
(3)接著你必須學會減小你的錯誤(你總會犯錯),以及讓它們變得足夠小,不讓它們毀掉你的比賽。
(4)你必須學會高爾夫的節奏,這樣當沒有必要的時候,你才不會去嘗試冒險球。
(5)你必須要學會高爾夫比賽通常不是因為你打出英雄的一擊而贏得的,而是因為你沒有擊出災難性的壞球。
星期天,喬丹-斯皮思來到第八洞的時候領先美國大師賽2杆,每樣事情——每樣事情——都指向他。他已經抓到4只小鳥,其中一隻小鳥是從四號洞沙坑之中擊出的神奇一擊抓到的,而另外一隻小鳥是他在七號洞大理石一樣的果嶺上,推入讓人心臟停止的10英尺拐彎推杆抓到的。整個星期,他憑藉自己的表現讓每個人看得目眩神迷。他只有20歲!這只是他第一次參加美國大師賽!關於他,人們的定語是:喬丹-斯皮思少年老成。
無論是不是少年老成,這仍舊是美國大師賽。那些果嶺仍舊很冷血,星期天的壓力仍舊在摧毀一個個精神意志。在八號洞五杆洞,喬丹-斯皮思第二杆擊到了果嶺右邊,他有一個精巧,但是充滿希望的球,為自己創造小鳥機會。當他擊球的時候,即便他沒能看到小球在什麼地方落地,他也知道那接近完美。他估計小球會滾動到3、4英尺之內。
問題是:他並沒有聽到觀眾的歡呼聲。事實上,沒有聽到歡呼聲意味著什麼希望也沒有了。的確,那是糟糕的。他接著跑到果嶺上看到底錯在哪裡。
他看到了小球——完全不可能的——剛剛停下來,好像用光了汽油。在小球與球洞之間仍舊有一個瘋狂的25英尺下坡長推。“我感到困惑,我真的很困惑,”他後來說,“我以為那是一個非常好的球。”
他的第一推短了一點。而隨後的一推他也推丟了。柏忌。巴巴-沃森這個時候卻抓到小鳥,一時間兩杆優勢就沒有了。
在第九洞,喬丹-斯皮思面對一個經典的美國大師賽第二杆上果嶺。那個果嶺的坡度如此之大,電視甚至都捕捉不全。基本上,你是在上那種形狀像三藩市泛美金字塔一樣的果嶺。這種時候你不能做的是——不能做的是——將球打短,讓小球滾出果嶺。結果喬丹-斯皮思正是打短了,而小球滾出了果嶺。
“我擊球非常紮實……我看到小球撞到了岸上,我以為小球會爬上去,”喬丹-斯皮思說,“我非藏驚訝地看到它滾了回來。”
他隨後打了一個漂亮的切杆,以及一個出色的推杆,只不過小球並沒有進洞。又是一個柏忌。巴巴-沃森再次抓鳥,就像這樣,幾乎不可能地快,喬丹-斯皮思落後2杆了。而他再也沒有獲得領先了。
可是你能注意到喬丹-斯皮思對這兩杆的訝異嗎?這就是20歲選手。要知道,那些已經打過很多次大滿貫賽的人已經學會了:壞運氣不應該讓你感到驚訝。
喬丹-斯皮思隨後一個洞將劣勢縮減為了一杆。可是最終,他遇到了12號洞,連翹洞,世界上最著名的球洞。它是一個看上去沒有傷害的小的三杆洞,可是卻搞亂過許多偉大球員的心理戰術。喬丹-斯皮思從小就跟著看過美國大師賽。他研究過偉大球員的打法——尼克勞斯、普賴爾、克倫肖,他們是如何打的。前三天,他都在這個洞保帕。
可是星期天的情況不同。喬丹-斯皮思沒有感到風。
在12號洞,你總是感受不到正確的風向。他擊了一個9號鐵,他以為自己擊得很好。當他向空中看去的時候,他看到小球好像在與什麼東西搏鬥,好像在努力打破障礙。那是什麼?風嗎?“加油,”他柔聲說。小球擊到了果嶺的前方,看上去短暫地在看風景,然後悔恨地滾回到了水中。
那之後,喬丹-斯皮思再也沒有對巴巴-沃森造成威脅。誰也沒有。沒有人發起任何進攻。巴巴-沃森在13號洞開了一個366碼的球,抓到小鳥,秋風卷落葉,最終取得3杆勝利。
那麼到底有什麼教訓嗎?喬丹-斯皮思的睿智超出了他的年齡。可是20歲仍舊是20歲。沒有20歲選手贏過美國大師賽。整個星期,我們都在想他也許會是例外,可是現實一點,沒有人是例外。
上一次我寫喬丹-斯皮思的時候,我引用了電影《長大》(Big),今天我要引用《駭客帝國》(Matrix)。還記得有這樣一幕嗎?尼奧準備在兩個大樓之間跳躍。
“如果他成功了會怎樣?”一個員工問。
“沒有人第一跳成功。”另外一個員工說。
這就是要對喬丹-斯皮思說的:這是他的第一跳。他是一個聰明的選手。他是短杆的天才,他擁有很棒的鐵杆技術,以及獨一無二的設想能力,在擊球之前想像出他應該將球擊到什麼地方。
可是隨著一天的展開,他意識到了會發生事情,那個時候他變得有點情緒波動。看上去有一次打壞了,他好像要砸杆。他瘋狂地翻動著手,似乎在努力阻止一個他推得太大力的推杆。在第16洞,他擊球短了之後,他大叫道:“爸爸,拿下,我的老天爺!”說這種話很有趣,那好似高爾夫球手哀嚎的老少皆宜版本。可是那仍舊反應出他的內心同一時間在朝著成百個方向發展。
有時候,他看上去很挫敗,有時候看上去很沮喪,而另外一些時候則過於激動。那曾經引領他整個一周的容易節奏變味了。
“我不像前三輪那樣有耐心,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他說,“我非常接近了。這仍舊是我在星期天做得最好的一次。我知道從那裡開始只能提高自己。”
喬丹-斯皮思在他年輕的生命中做過很多次這種夢。他想像自己一次次領先美國大師賽。可是你只能假想星期天你在美國大師賽上處於領先時會發生很多事,而除了你實際處於那樣一個位置,你根本無法真的知道,以及你會如何應對壞運氣,又或者相反的,你會如何在一些全世界最知名的球洞應對人們站立起來為你鼓掌——這一切你必須都要親身經歷了才知道。
只有你親身經歷了,你才能學習到尼克勞斯的課程。讓我們這樣說:一個客觀、聰明的年輕人可以很快地領會。尼克勞斯在第六次打大滿貫賽的時候取得了勝利。泰格-伍茲5次參賽時奪冠。幾年之前,年輕的麥克羅伊帶著領先進入奧古斯塔後九洞,結果搞砸了。而幾個星期之後,他贏得了美國公開賽。
“我感覺我已經準備好取勝了,”喬丹-斯皮思說,“我希望再次回到那裡去。”
瞧,他已經學習到相當重要一課。而這裡還有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