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5/02/04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從2014年7月開始,全國掀起了一場高爾夫球場整治運動,而這次整治也被業界稱為繼2004年之後的又一次政策緊箍咒。這也成為最近高爾夫圈內最熱門的話題,媒體朋友們也經常就這個話題去問一些權威人士的看法和意見。看了那麼多的報導,我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家普遍地把這個話題概括為“高爾夫的冬天”。在這裡,我想說一說我個人關於此事的看法。
這個事件源於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中央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根據這份檔,全國各地高爾夫球場按照取締、退出、撤銷、整改四類要求進行處理。我們且不論這個整改對高爾夫行業格局帶來的是什麼樣的影響和結果,我認為就這點來看,將現階段稱為高爾夫的“寒冬”並不太準確。儘管從政策的力度上來說,可能會有很多球場面臨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這正是一個行業發展得旺盛的證明。
經濟學裡我們都知道有一個理論,叫“凱恩斯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相對。凱恩斯主義即所謂的國家干預,強調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重要性,認為市場機制因其固有缺陷而不可避免會產生諸如公共產品、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等經濟問題,只有依靠國家之手對經濟進行調節才能解決。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羅斯福新政。另外一個具有相似意義的小案例就是新興起的專車租賃軟體,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滴滴專車、一號專車或者“洋軟體”Uber,在起初都未曾引起政策上的干預,但當這些軟體迅速獲得使用者,並且呈現出顛覆整個計程車行業的生命力時,由於“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模式,難免出現一些隱患,比如用戶與司機以及租車公司的利益如何保障的問題,此時就需要從宏觀層面進行引導。
這中間的邏輯是,只有經濟自由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並且是相對充分的程度,自由機制的缺陷才會暴露,此時國家干預才會歷史性地登場。我們知道,自由經濟在西方剛剛起步時,是以一種頗完美的身份被西方社會接受的。同樣的道理,如今國內高爾夫行業面臨了國家這支“看得見的手”出面干預,正是說明了高爾夫行業在國內發展得相當快速,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只是難免良莠不齊,因而需要從宏觀層面進行引導和完善其機制。
此時我們如果大喊“寒冬來臨”,未免有些過於消極。積極一點看,全國的球場球會只要依法完善、本分經營,這一次整改帶來的寒風或許是一陣“春風”,春寒料峭不可避免,但春風吹過百花開也是可以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