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5/04/08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關於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球員們常常說每個洞都是經典。很顯然,去年,巴巴-沃森讓13號洞,五杆洞特別搶眼。以下就讓我們來讀一讀美聯社記者道格-佛格森(Doug Ferguson)對這個小小五杆洞的描寫。
奧古斯塔13號洞之美絕不僅僅局限於這個絕好短五杆洞球道左側,果嶺後方,怒放的1600株杜鵑花。
這是一個極端風險加回報的球洞,打起來是悅人的,直到你在發球台、球道,又或者果嶺上犯錯。
科蒂斯-斯特蘭奇(Curtis Strange)有一次4號木將球擊入果嶺前方雷氏溪的支流中。二十年之後,泰格-伍茲手裡拿著推杆,也將球推入了這條小溪中。
傑夫-馬格特(Jeff Maggert)曾經在這裡打出2杆,可有一年,中島常幸就在這裡交出13杆。
有一次這裡的慢打,也非常扣人心弦。1996年,尼克-佛度對於第二杆相當煩惱,猶豫半天之後,他抽出2號鐵,將球擊上果嶺。他因此抓到小鳥,最終第三次披上綠茄克。三年之後,大衛-杜瓦爾花了同樣的時間,他一樣猶豫不決,而他最後拿出5號鐵,結果將球擊入水中,吞下柏忌,導致他喪失了爭奪美國大師賽的機會。
“這是世界上最好的五杆洞,” 科蒂斯-斯特蘭奇說。
“可以肯定是全世界最好的短五杆洞,”傑夫-奧格維(Geoff Ogilvy)說,“這是一個美麗的球洞。你可以打出7杆,沿路嗅著鮮花前行。”
有一點是確信無疑的,這個洞絕沒有單調乏味。
13號洞的長度只有510碼。過去七年,大滿貫賽中有10個四杆洞的長度都超過了它。傳統上,它是奧古斯塔第二容易的球洞。
去年,賽場上,再沒有第二個五杆洞製造出那麼多小鳥。與此同時,再沒有第二個五杆洞製造出那麼多柏忌。
“多年以來,我們看到了一些歎為觀止的擊球,與此同時,我們也見到了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擊球,”保爾特說,“這裡沒有正確的,或者錯誤的攻略。”
巴巴-沃森去年顯示了那一點。他的開球成為了第二個大師賽勝利的關鍵時刻。用粉色一號木猛力轟出去,小球比他希望的啟動得左了一些,並且還在朝那個方向移動。他的肩頭稍微傾斜。看上去它會惹麻煩。直到他聽到人們的歡呼聲。
小球飛得那麼遠,越過了樹木,最終鑽出來,停在了球道上,讓他只用S杆就可以上果嶺了。
“那是可能快速出錯的一杆,”巴巴-沃森說,“當你的球迷失在樹林中的時候,你不由得緊張了起來,因為你看不到它。可是當你聽到觀眾的叫好聲的時候,你又可以呼吸了。當你聽到人們為開球叫好的時候,你知道你做得很好。”錦上添花的是該洞在球場中所處的位置。
13號洞是構成阿門角的三個洞中的最後一個洞。從某個角度而言,它是星期天後九洞進攻的起點,也是趣味真正開始的地方。一旦球員通過了12號洞,三杆洞,他們將面對兩個五杆洞(13號洞與15號洞),其間夾著14號洞。這個洞,星期天的旗杆位置通常會將球設置成抓鳥洞。
13號洞的發球台是球場上最安靜的地方,它嵌入12號洞果嶺後邊的山上,距離最接近的觀眾有200碼。當2011年麥克羅伊在美國大師賽上崩潰的時候,他曾在那裡尋求安慰,可是接下來他的開球左曲進入了灌木叢中。
雷氏溪順著左邊蜿蜒前進,而後支流穿過果嶺前方,堆砌在兩岸中間。水足夠淺,小球有可能撞上岩石,彈出小溪,又或者說,球員可以在小溪中將球擊出來,擊上果嶺。
這個洞適合一個從右到左的開球,因為右邊有一個陡坡,那是該洞製造許多麻煩的地方。在球道上,球員可以選擇球道鐵杆,也可以選擇中鐵杆上果嶺,只不過他們的腳將處於小球的很下方。因為站姿的關係,小球看上去會偏到左邊。然而情況不總是那樣。
“第二杆存在視覺差,”傑夫-奧格維說,“那是一個上坡,可是瞧上去卻是下坡。它比你希望的長了一些。那樣一個站姿,你希望打一個左曲。可是如果你沒有擊中你腳上方的球,通常它會偏到右邊。而那裡正是麻煩所在。”
1995年,當科蒂斯-斯特蘭奇星期天擁有2杆領先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距離球洞218碼,他掏出4號木。結果小球短了,彈入了溪水中。他努力從溪水中擊球,可是小球卻不能飛到坡上,結果他吞下了柏忌。而他最終落後伯納德-蘭格2杆失手。
“因為球位的緣故,我將球搞到了右邊,” 科蒂斯-斯特蘭奇說,“人們不知道,對的,小球的確在你腳的上方,可是你同時卻是在下坡擊球,你很容易偏到右邊,因為你必須聞聞站住,以確保你能打得很扎實。我花了好幾年才弄明白該如何打。”
到那個時候已經晚了。因為那一年是他贏得綠茄克的最好機會。
伍茲在13號洞總共打出低於標準杆44杆,他只有3次吞下柏忌或者交出更壞的成績。其中一個柏忌出現在2005年第一輪。當時他推70英尺長推,所用的力道太大,小球順著斜坡而下,沖過了洞杯,離開果嶺,進入溪水之中。他放了另外一個球在那裡,兩推打出6杆。
發球台過雷氏溪的那座橋,以拜倫-尼爾森命名,因為1937年,他在13號洞射下一頭老鷹,那最終幫助他贏下第一個美國大師賽冠軍。當時與拉爾夫-加達(Ralph Guldahl)平手,拜倫-尼爾森決定用3號木直接攻果嶺。
他在自傳中寫道:“我對自己說:‘上帝痛恨懦夫。’我努力確保我的小球不偏到右邊,進入水中。”最終小球落在了果嶺的左方,而拜倫-尼爾森切球進洞打出了3杆。